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
2019-10-22马鹤楠
马鹤楠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本研究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826例腹部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信封法分组,实验组男性、女性分别是200和213例。年龄22-78岁,平均(53.01±2.66)岁。胃部手术121例,阑尾炎34例,肠穿孔46例,其他12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是201和212例。年龄22~78岁,平均(53.21±2.55)岁。胃部手术121例,阑尾炎35例,肠穿孔45例,其他12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活动上下肢,指导其进行呼吸运动,每天两次,上肢给予提、拉、屈、握等。而下肢则给予蹬、屈、伸等运动。指导患者多翻身和更换体位,并鼓励其进行床边站立,每次时间半小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②术后给予患者按摩腹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从轻到重[1-2]。③给予患者中药服用,术后每天服用1剂复方大承气汤,分为3次口服,治疗1周。④术后指导患者每天用温水泡脚,每次10 min,每天2~3次。⑤术后指导患者用开塞露塞肛门,每次保留的时间10 min,促进肠道排气和蠕动。⑥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在肛门排气之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摄入流食,少食多餐。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100分最高分,分值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为正比);护理前后患者炎性水平;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以及计数数据,并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相比较:实验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413例(100.00%)高于对照组321例(77.72%),P<0.05。
2.2 护理前后炎性水平相比较:护理前两组炎性水平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炎性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相比较:实验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93.27±2.49)分、(96.56±3.02)分优于对照组(82.413±2.17)分、(82.15±3.53)分,P<0.05。
2.4 两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相比较:实验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2例低于对照组23例,P<0.05。
3 讨 论
表1 护理前后炎性水平相比较()
表1 护理前后炎性水平相比较()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出现率比较高,其发生和急性炎症渗出,麻醉作用等有关,也和腹腔化疗和水肿等有关,术后因胃肠道麻痹,容易出现腹痛腹胀,因此更需要警惕患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3-4]。在腹部手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对患者进行厌食护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给予禁食、纠正酸碱紊乱和心理疏导等,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术后护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盲目性,确保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肠管缺血,积极预防肠粘连的出现。其中,中药服用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而按摩可加速肛门排气和减轻腹胀。温水足浴可刺激大小肠反射区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胃肠功能[5-6]。
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腹部手术患者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认知、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炎性水平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炎性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认知和配合度,控制炎症和减少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