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静脉用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22牟文松范多多
牟文松 范多多
(大连立光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600)
脑血管病指的是在血流障碍或脑血管壁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健康[1-2]。临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寻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以便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本文旨在探析静脉用药和高压氧联合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2~83岁,平均(70.08±9.23)岁,疾病类型:缺血性脑病13例,出血性脑病17例,开颅术后10例,脑动脉硬化8例;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2~82岁,平均(90.10±9.22)岁,疾病类型:14例缺血性脑病,16例出血性脑病,9例开颅术后,9例脑动脉硬化;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静脉用药治疗,药物包括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脑活素、扩血管药、能量合剂、神经营养药等;研究组给予高压氧结合静脉用药治疗,静脉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高压氧使用中型空气加压氧舱,舱内压力设置为200~250 kPa,时间设置为15~25 min,减压时间20~30 min,稳压期间指导患者进行两次吸氧,每次维持30 min,期间休息10 min,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3]:疗效评定:治疗后体征、症状全部消失,NIHSS评分减少超过90%,生活可自理为治愈;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NIHSS评分下降45%~90%,生活基本可自理为显效;症状部分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45%,生活不可自理为有效;症状无改善,NIHSS评分降低少于18%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障碍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使用MBI评定,数值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组内和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表示组间对比,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其诱发原因较为多样复杂,患者发病后,其血流动力学会出现异常,脑血管发生阻塞,会对其中枢神经产生损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4]。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该病,但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需考虑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的恢复进程。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通过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MBI评分、NIHSS评分及水肿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高压氧结合静脉用药对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分析原因在于:高压氧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病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是将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使其在高压的状态下进行吸氧,以获得治疗效果[5]。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明显提升血脑屏障的完备性,有效缓解中枢神经存在的水肿现象,进而纠正缺氧症状,降低乳酸的堆积;②提升动脉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促使氧分子的分散速率,可有效快速改善脑细胞的缺氧情况;③有效促使侧支循环的产生,对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起到很好的恢复促进作用;④减少红细胞的积压,加大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不仅可减轻血液的黏滞度,还能够缓解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状态,进而改善中枢神经的微循环[6-7]。此外,高压氧还能有效扩张血管,有效增加血管收缩组织内物质交换和血流量,加快药物的扩散性和渗透性,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将高压氧与静脉用药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很好的协同作用,使治疗效率得到双重提高,有效减少不利影响的产生,使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脑组织,进而发挥药效[8]。受样本例数、研究时间等原因限制,关于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有待临床做出进一步探析。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联合高压氧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后,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临床可行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