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体会

2019-10-22

关键词:监护心肌梗死心脏

陈 艳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一区,湖北 天门 431700)

本文笔者为了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体会,选择74例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且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和16例女性,最小4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6.93±5.62)岁。研究组37例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和14例女性,最小41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5.31±6.83)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讨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第一步1-2METs,卧床休息,护士协助或者指导其进行被动、主动四肢运动,每次5-10遍,每日2次(CCU内)。(2)第二步1-2METs,床上做起,护士协助或者指导患者主动与被动活动四肢,每次5~10遍,每次2次。(3)第三步1-2METs,床边做起并热身,在护士的协助下,床旁行走,原地踏步运动10-15组,每日2次。(4)第四步2-3METs,站立并热身,缓慢步伐行走,距离30 m,每日2次(普通病房)。(5)第五步2-3METs,站立并热身,步行150 m,尝试上下楼梯,每日2次。(6)第六步3-4METs,站立并热身,步行200 m,上下1/2层楼梯,每日2次。(7)第七步3-4METs,做热身运动,且步行150 m,上下1层楼梯,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CCU监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其中,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值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CCU监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观察患者CCU监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n=37,±s)

表1 分析观察患者CCU监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n=37,±s)

组别 CCU监护时间(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1.29±5.69 42.83±5.69 9.37±2.31对照组 47.52±7.35 50.78±7.82 11.48±3.15 t值 5.692 8.735 4.582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且死亡率高[1]。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而术后仍存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及缺血的风险,因此,术后康复护理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减少猝死,降低死亡率[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给予Ⅰ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和身心状态,采取7步康复法进行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期回归社会,而且可减少猝死,降低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系数。这次研究显示,研究组CCU监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Ⅰ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监护心肌梗死心脏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神奇的太阳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