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一行,勇于创新
2019-10-22口述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荆门桥工段铁路线路工信恒均
口述_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荆门桥工段铁路线路工 信恒均
整理_张明蕾 曹新宇
我出身于铁路世家,从祖父到父亲,再到我们兄弟三人,都奋斗在铁路一线。1990年,我以一名养路工的身份进入铁路工作。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毛头小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更不要说还能顶着“专家”、“工匠”的名头,今年还拿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很多人说我是“钢铁工匠”,我知道自己离真正的“大国工匠”还相差甚远,但我的内心一直坚守着“工匠”的操守,那就是精于一行,勇于创新。
1995年6月,我正式成为一名机修工,开始接触机械设备。这个工作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觉得太脏太累,但我就是喜欢,放不下。我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机械修理上花了不少功夫。看不懂图纸和专业名词,就一个个查字典。为弄懂机具内部构造,我会拆开看明白,再组装;有时弄不懂的就找厂家、找老师傅请教。
最开始只是修理机械,弄懂理顺了后,我就开始琢磨着,通过改造,使机械更好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看来,机器的改造并不是“神人”的工作,只是需要多钻研。我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在做不好的情况下我会自己慢慢摸索、想办法直到做好。
创新的道路是艰苦曲折的。因为常年与机械、机油、油漆打交道,我的手掌布满老茧,关节粗大、手指变形,右手中指无法伸直,左手无名指骨折,至今埋着钢片,细小的伤口一层叠一层,但乐在其中。我觉得手难看点不算啥,只要没废掉。真正心疼的是工时的浪费、体力的浪费、成本的浪费,这种心疼让我始终以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追求技术革新、追求发明创造。
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宜万、汉宜新线接收等工作,我所在的宜昌东线路车间管辖范围不断扩大,机械化养护维修程度越来越高,捣固机、松紧机、拔锚机等大量机械设备上道作业,且件件价值不菲。车间干部看到我动手能力强、喜爱机具,就把机械保养维修的任务交给了我。从那时起,我潜心做好机械维护、技术改进、发明创造。
在保养维修机具的同时,我还琢磨着摆弄机具,尝试着去做一些发明创造。2016年,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信恒均创新工作室”成立,我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作为技术攻关的方向。针对宜昌东站内股道铺设宽枕,两根轨枕之间只有15mm的缝隙,传统的起道、捣固作业难以开展的实际,我经过一次次摸索试验,设计制作轨枕板垫砟设备,彻底解决了宽枕地段难整治的顽疾。针对无砟轨道撬棍改道弹性大、误差大的问题,我制作了无砟轨道改道器,手动精准控制误差,操作人员减少,设备质量提升。
入行29年,我改造养路机械维修工具和检修工具51件,成果转化为安全生产应用15项,累计为企业节资230多万元。如今,每天有各类机械设备等着我去维护修理,有新的工艺创新等着我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