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之问”谁该作答
2019-10-21蔡建军
蔡建军
“不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重温朱德同志这句反问,仍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回味和反思。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第344旅检查工作时,因原旅长去延安治病和学习,旅党委研究决定由团长田守尧代理旅长。八路军总部研究后,认为田守尧资历和领导能力尚有欠缺,派杨得志担此重任。一時想不开的他,就闹起了情绪。朱德见状,建议旅党委召开民主生活会。旅政委黄克诚首先发言,但对田守尧的批评比较婉转。朱德发火了,于是有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反问,并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后来,田守尧认识到了错误,重新振作起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
朱德之问,时至今日,至少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是个大问号。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自己对主义的信仰、对理想的信念、对党性的信守,是否矢志不渝、践诺如一?不忘初心、坚持真理,是历史经验的昭示。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
然而,在现实组织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对下级顺着、宠着,怕丢掉选票;对上级捧着、迎着,怕得罪领导;对同级哄着、抬着,怕陷入孤立;对不良风气忍着、让着,怕遭受报复。“泡沫团结”“虚假客气”,掩盖了本可以早发现、早解决的问题,掩饰了本来就存在、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像这样只讲和气不讲正气,不是真正的维护团结、顾全大局,而是政治软弱、原则失守的放纵,袒护纵容了错误言行,变相助长了不良风气。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好人主义”看似做老好人,不得罪人,其实往往最害人。有些同志起初犯了一点小错误,如果早提醒、早处理,小错误就及时改正了,也不至于铸成大错,最终走上不归路。
“朱德之问”,已过70多年了,言犹在耳,发人深省。不敢直言,何谈忠诚?不敢斗争,怎么负责?“忠诚”二字,需要有百分百的含金量,最关键的是言行一致、内外统一;“负责”二字,最核心的是工作履责、对人尽责。作为共产党人,不能搞“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明讲大道理、暗打小算盘”,更不能“人前说忠诚、人后失忠诚”,应该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披肝沥胆讲真话、信念如磐敢斗争。
敢于斗争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也是应尽义务,必履之责。
“朱德之问”是深刻的,是尖锐的,或许还是“逆耳”的,唯其如此,在今天才尤其有意义。党员干部必须深深地想一想“朱德之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党交出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