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黑龙江地区的行政建置
2019-10-21周喜峰
周喜峰
蒙古汗国统一东北后,在继承了辽金两代对黑龙江地区管辖建置的基础上,在黑龙江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管理当地的各族人民。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全国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行中书省具有大行政区的性质,以下设道、路、府(州)、县等行政建置。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辽阳行中书省,形成定制。辽阳行中书省的管辖地区西隔大兴安岭与岭北行中书省相邻,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达鄂霍茨克海和库页岛,东临日本海。据《元史·地理志》记载,辽阳行中书省所辖有7个路、1个府、12个州、10个县。7个路指的是辽阳、东宁、沈阳、大宁、广宁、开元、水达达路。今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属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
开元路正式建立于中统初年,之后管辖范围不断扩大,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大致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图们江、绥芬河地区以及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等地。开元路路治先后多有迁徙,但主要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内)。皇庆元年(1312年),元朝政府将开元路东部和东北部的女真人居住区从开元路划出,归水达达路管辖。
水达达又称水鞑靼,是生活在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女真、吉烈迷、吾者、骨嵬等相邻诸部族的总称。有时,水达达又泛指其主要活动的区域。关于水达达路路治所在目前尚有争论。近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城内出土了八思巴文篆字铜印:“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印背錾刻楷书汉字:“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中书礼部造”。达鲁花赤蒙古语为总管之意。这时,水达达路虽尚未设置,但已设有管理水达达民户的达鲁花赤,并驻扎在金上京城中。由此可以推测,水达达路路治当在金上京城内或距此不远。
元朝政府特别重视对黑龙江下游及滨海地区的管辖和统治。还在奴儿干地方设置了东征元帅府,以镇守黑龙江江口和库页岛一带。奴儿干位于今俄罗斯远东的特林地方。库页岛,元代称为骨嵬。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骨嵬部骚扰吉里迷,忽必烈下令征讨骨嵬。元人黄缙描述东征元帅府的情景:“东征元帅府,道路险阻,崖石错立,盛夏水活,乃可行舟;冬则以犬驾耙行冰上,地无禾黍,以鱼代食,乃为相山川形势,除道以通往来,人以为便。”近人在东征元帅府所在地俄罗斯远东的特林,曾见过有一座庙宇叫观音堂,并立有一座石碑,还發现过元代文物。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朝为加强对黑龙江下游的统治,又立吾者、乞烈迷等军民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吾者,一般称吾者野人、斡者、兀者,是满语窝集(大森林之意)的异写。哈儿分即金代的合里宾忒千户,位于今俄罗斯远东阿纽依河(清代称敦敦河)注入黑龙江处。对绥芬河流域、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元朝政府也设官镇守。至元三年(1266年),元朝政府在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设立了恤品路宣抚司,以后又纳入水达达路。元朝政府在黑龙江东部地区还设有阿速古儿千户所。
在元代,黑龙江中游、北至外兴安岭一带,归属开元路管辖。而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以西以及呼伦贝尔等地则由岭北行中书省管辖。元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除了行政建置、设官镇守外,还在东北及黑龙江地区开辟了几十条驿道,设立站赤(蒙古语,驿站的通称,也指司驿者、驿馆)百余所,负责“通达边情,宣布号令”,以保证中央对这些地方的有效统辖。这些串缀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驿道和驿站,沟通了中原内地和东北边陲的政治、经济联系,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政令贯彻实施。
元朝政府在黑龙江地区行政建置的建立和强化,进一步加强了其对这一地区的统辖,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元代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