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面子飞一会儿

2019-10-21胡展奋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麻利克星阮籍

胡展奋

有的人你越不想见就越会见到他——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懊恼。

我屏蔽过别人。也被别人屏蔽。这些动作网上操作很麻利。但现实中,就不行,江湖上走走台,单位里过日子,总有几个看你不顺的,太多的见面不如不见,有时候是你“恨不得立刻隐身”,有时候又是他“恨不得当场蒸发”,要能当场“屏蔽”多好。某次与朋友茶饮,朋友以研究“清明上河图”闻名,听了我的感言忽然若有所思,喃喃地说,有了,有了……

他眨巴着眼睛问我:“知道《清明上河图》里有多少人拿着扇子?我一直在琢磨这扇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我当然被问住了。遂迅速打开了《清明上河图》,跟着他细数,果然有十余个拿着扇子的,妥妥的一个个都是戏精啊!梭巡其间,忽然发现一场戏:街心一黑袍男举止怪异,不知何故用扇子遮住了左脸,但其神情似乎很尴尬,看来是遇到了“克星”,不过那“克星”——骑在马上的一个背影,我们可以看到他侧转的左腮帮——业已发现了“黑袍男”……

如果“黑袍男”的扇子是挡脸的,那其余十多个拿扇的又是干什么的呢?

或日驱暑。但开封的早春,相当料峭,典型的北方气候,早春三月就“驱暑”还真强到没朋友了吧,况且,北宋时,正值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小冰期.唐代时长安、洛阳一带种植的柑橘茶树,至宋全被冻死,可见彼时多冷!

那么,开封早春的扇子是干什么的?大画家张择端已经告诉了我们:早春的扇子显然不是驱暑的,而是用来“挡尴尬”“挡脸”的,让面子飞一会儿,古人给起了一个精准的名字:便面。

让面子飞一会儿,本属古面子工程。原来古人介早就会“捣糨糊”!想想某次猝遇一个极厌之人,我先进电梯,他进来一瞧想退已是不及,只好看着地毯,似乎那地毯有颜如玉、黄金屋。43楼到1楼太久,要命的是途中居然没一个人进来稀释一下,也就是电梯没停过,事后知道这样“零进入”的概率几乎是千分之一。只好讪讪地“硬挺”。此时顿觉古人幸福,类似的尴尬,顺手一挡,就心照不宣地过了。

不想看到你,可假装不看你;“便面”一挥,彼此蒸发,妙极。

细查文献,这便面初现于先秦两汉时期,似单扇门,又名“户扇”。当时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用来“方便面孔”。《汉书·张敞传》中,出现便面一词,为“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意思是京兆尹张敞散朝后逛妓院街,用便面遮挡自己,不被人发现。颜师古注云:“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日便面。”

当然,说是“先秦”,孔子时可能没有,否则“子见阳虎”就不会尴尬,而“帝王也用”,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窃以为是便面从自媒体转移到“官网”的玉旒——皇冠上的小珠帘,“天威莫测”,让臣下看不清圣上的喜怒哀乐包括尴尬猥瑣。

爰至魏晋,便面已经普及,《高逸图》里,可以看到最左边就有一位拿便面的,正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据传阮籍连吃饭、喝茶都拿着便面,不知他是否龅牙或吃相恶劣,说话时食物残屑会蹦出来,反正对便面的依赖简直到了“手不释扇”的地步。

唐时宪宗朝开始的“牛李党争”,据说加剧了便面的规模使用,那么,彼时之人为什么如此钟爱便面呢?窃以为那时候的人还非常要脸,杜月笙所谓的“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首选的就是“人面”。

差不多人人都认可,面子好重要,而当面子累的时候,让它飞一会儿,真是太人道太智慧了。

便面最早以细竹篾为材质,后来逐渐被布、锦、丝、绢取代了。“让面子飞一会儿”,真好。我常想,孔夫子遇少正卯,王羲之遇王述,谢安遇桓温,苏东坡遇沈括,范仲淹遇吕夷简,王安石遇苏洵……兀那便面一挡,何愁冤家对头。可不知何故,宋以后便面突然消失了,私忖大概宋被元灭,宋人觉得丢脸莫过于此,所谓“奶油尚且如此,何况牛奶”.还遮什么呢。明清以下改用折扇,到得民国,“破帽遮颜过闹市”,改用礼帽了,更后来庆幸有了墨镜与口罩,近年还盛行“屏蔽”,那不都是超麻利的便面吗。

“江山代有便面出”。当面子累的时候,让它飞—会儿,真是太人道太智慧了。

摘自《新民晚报》2019年7月28日

猜你喜欢

麻利克星阮籍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母亲的心愿
健忘克星
“低头族”克星
“青睐”与“垂青”
“宅生物”克星
阮籍与酒
对阮籍十首四言《咏怀诗》的真实性还是以存疑为好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