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21高琪
高琪
摘 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院校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迅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有新的标准。但是伴随着行业逐步发展,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已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目前该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人才需求供不应求、专业能力不足、任员流动大、未能满足未来行业发展等问题。本文将对目前校企合作背景下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对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
紧密的校企合作,严格的工学结合和无缝对接的产学融合是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被企业所接收的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满足近年来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高度需求。
一、校企合作在培养高素质货代人才方面的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求,有针对性培养人才,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以便培养出货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更是一种“双赢”模式。企业需要学校培养人才,便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学院支持-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实训设备及场地,派出有经验的货代传授经验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拓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公司。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坚实、可靠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因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培养新人的成本,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人才数量以高职学历学生居多。当前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人才来源主要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包括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认识不足,导致报考人数不多,以至于专业人数较少。对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专业人才稀少。
(二)、专业能力及职场技能欠缺。国际货运代理的工作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客户沟通等基本能力,更对英语口语表达及邮件写作有很高的要求。这些专业能力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国际货运代理涉及海陆空运输、报关报检、仓储、及跨国多式联运等多个环节,是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岗位。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新员工的专业能力欠缺,根据新员工培养周期来看,通常需要老货代带领三个月到六个月才能独自进行岗位操作。
(三)、行业内人员流动大。对于业内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的老员工,其人员流动性偏小,趋向于在这个行业以及在这个公司内持续工作下去。而对于业内新人,则流动性巨大,不仅容易在行业内各公司间跳槽,更容易区别的行业发展,导致业内新员工流失数巨大。
重视传统人才培训,对行业长远发展及产业升级考虑不够。面对着互联网+货代和全供应链等行业升级转型新业态的趋势,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对人才的培养过于依赖传统知识,缺乏超前意识,未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配套工作尚不健全
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支持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但法律保障措施明显不够。缺乏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监控,没有足够保障的校企合作寸步难行。
(二)、企业配套教育经费投入尚待增加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企业和学校经常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些差距,尽管国家有文件规定,要求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或经营(利润)总额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教育培训经费,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提取此项经费或将此项经费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或职工教育培训上。
(三)、校企合作形式和培养结构尚待调整
目前校企合作无论从合作的内容与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合理的教学设计及完善的师资配备等方面都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训中心”。但依旧问题频现,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直接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进行实训,使产学融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并导致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优化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面向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及报关、报检单位,不仅要培养报关和国际货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因此,适合应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入展开校企合作,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应积极和行业里知名的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把最新的行业资讯及专业内容带到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未来就业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在学校的合作中,网罗到适合企业自身的优秀人才。
(二)成立院校企业订单班,完善院校专业岗位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大专院校都已积极实施顶岗实习制度。以往很多专业学生在 毕业实习阶段因为种种因素不能在或不愿在本专业就业,有的是因为对这个行业的企业不了解,有的是觉得自己不適合这个行业,而流失到了其他行业。各院校国际货运专业应积极和行业内优秀企业展开合作,利用自身对行业了解的优势为学生铺路,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了解企业,充分利用好毕业前实习的黄金时段为自身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努力打造“校企双能、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内部培养方面,侧重于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视野,同时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创造去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和企业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企业一线的实际操作和行业动态,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育教学水平。外部引进方面,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优势,从海关、报关行、检验检疫机构聘请资深报关员和报检员来学校开办讲座讲学、指导实训及专业课程教学,从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引进报关、报检、货代等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多渠道塑造“双师型”教师,打造多元化兼职教师队伍。
五、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
通过近几年来的市场调研发现,虽然全国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已达200多家,但是远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对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功能性代理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承当者,在国际物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企业需要的也必然是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外贸核算、报关报检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复合型知识人才。
结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开设确定了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的校企合作,严格的工学结合和无缝对接的产学结合。毋庸置疑的是,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才能达到培养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