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共促成长
2019-10-21贾丽兰
贾丽兰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家校合作是教育工作的关键,而我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进步的喜悦。
【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李明(化名)的妈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怎么办呀?我实在没办法了!”一见面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把我给问晕了。很奇怪,我没叫她来呀!要知道李明可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的机灵鬼。他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经常以解决数学难题而出名,其它学科成绩也不差。不过聪明的李明常常是让我喜忧参半,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课堂上,只要他集中精力那一准有精彩的发言,可一旦兴奋点一过,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手里经常把弄一些诸如铅笔或橡皮啊等等小物件。课间休息时,他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疯玩,什么给同学起外号,成立“帮派”,在教室拍球等等,花样百出,危险不断。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我忙安抚他妈妈,请她坐下,说:“别急,什么事慢慢说。” 他妈妈这才平静了,告诉我事情的原委。原来李明这段时间迷上了“打篮球”,下午放学后,组织几个同学去师大打篮球,直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他就看手机、打游戏,不写作业,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催几次才开始写作业。由于时间晚了,他写作业就非常潦草,错误很多,妈妈检查后常要重写,时间很晚了才睡。后来,一直对待作业总是马马虎虎。现在妈妈叫他重写,他也不愿意了,还和妈妈顶撞起来,气得妈妈没了办法,找我来讨教了。听了他妈妈的话,我这才知道孩子大了,开始叛逆了,还敢与熟悉的亲人不讲道理、顶撞他们。我和李明的妈妈说:“李明在校可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多道理不用多说,他就明白,只是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些。今天听了你的话,我这才发现他在家还有另一面。为什么你不早和我联系呢?”李明妈妈说:“我怕麻烦老师。再说孩子要面子,一听说我要来学校,找老师谈谈就认错,还哀求我,所以我也就算了。今天实在感到没办法了,才向您反映。要不,篮球社团也别让他参加了。”听了她的话我为我工作的不细致而感到惭愧,同时也感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原因分析】
现在的孩子很喜欢表现,他们都愿意听到赞扬声,特别是在学校里,在班集体中,他们更愿意听到老师的赞赏,看到同学们的羡慕。但在家中,他们是父母的中心,是长辈的太阳,于是他们就毫无顾及地为所欲为了。这确实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强大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使孩子保持家校的一致性。
【解决策略】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和孩子打交道要做好充分准备,打持久战、打战术战略配合。经过对李明反差行为的细致分析,我给了他妈妈一些建议:首先,孩子个子高,对打篮球兴趣浓,一定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要注意劳逸结合。其次,我会找时间找李明谈心,会在放学后进行家訪,实地勘察。再次,希望家长给孩子定一个放学回家后的规定,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作业,在规定时间内玩游戏。一定时间内孩子坚持做到了要给予表扬或奖励(让他看篮球赛;购买他喜欢的图书;带孩子参加篮球比赛…… ),如在规定期没有完成任务则可以不要他完成,书面写出情况让其交与老师,请老师裁定。再有,当孩子在家出现错误后如不接受家长教育并改正的话,一定要及时与老师联系,不要总顾及面子。听了我的话,李明妈妈不住点头,决定配合我,一定帮孩子改掉坏毛病。
【经验总结】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很好的基础,从而开拓自己美好的人生的。所以做好家校合作,对于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裨益。我们要做到:
一、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
我认为,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发现学生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不间断地扩大影响,若是缺点就得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要求配合教育,让缺点不间断的受到控制,直至被消灭。另外,我还经常把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或者班级近阶段的德育目标通过微信群告诉家长,有时也会提出小建议,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家长配合。这样做,让家长感觉受到了重视,增加家长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主动教育孩子。
二、注意多报喜、巧批评
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我都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即使某一个电话、某一次谈话、某一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出学生的不足,开场白都应以表扬为主。因为教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也好,建议也罢,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愿意接受,教师联系的目的也最终能达成。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埋怨,一气批评,家长哪怕嘴上服了,心里也不服。就算教师讲的都是真话,家长也认可了这些批评,教师下次再与他联系的时候,他会担心再吃一顿批评,有些胆寒,有些不情愿,就更别指望家长与教师主动联系了。
三、注意多一些耐心
孩子出现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要善于利用孩子心理,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使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学校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