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书画”教育系统设计
2019-10-21杜影杜沁仪
杜影 杜沁仪
摘 要:互联网时代给书画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如何基于“互联网+书画教育”行动计划促进书画教育内涵发展,规范书画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方便用户学习,是当前建设现代书画教育体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书法;文化产业;创新;泛在网络
一、时代催生“互联网+书画”教育
(一)教育信息化2.0倡导“互联网+”变革教育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主题已从“应用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我们希望将信息技术“化”入教育教学中,创造出新教育生态,实现针对传统教育的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资源重配和文化重塑,改变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1]
(二)书画学习师资缺乏与时空限制等困境
当今时代,书画教育行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书法国画培训机构不但收费标准有很大的随意性,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无法保障,甚至有不规范的书画培训机构误人子弟。
同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缺乏固定的空余时间。而且,受空间限制,找寻到合适的书画老师、书画培训机构也存在一定难度。从时间不对等与空间距离上来看,当今越来越多人,特别是高水平的书画爱好者们,进行书画学习愈来愈难。
二、“互联网+书画”教育内涵解读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为书法教育及书法衍生产品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传播空间。[2]“互联网+”提供了开放性平台,数码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书法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客观条件,降低门槛营造了书法自主学习氛围。[3]“互联网+”是一场由“信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书画艺术的传播总体上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虚拟化的传播趋势,书法传播对象逐渐多元化,传受主体合一。[4]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5]因此,通过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而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新形态。
(二)“互联网+书画”教育体系架构
“互联网+书画”教育体系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为支撑技术,以移动终端、PC端为主要载体,为书画教师和学习者搭建书画教育的云平台,深度融入中国传统书画教育的文化传播体系。互联网时代下的书法有以下两种主要的对接模式:一是基于书法的新媒体产品,而是基于互联网的书法交易。
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收集各种书画数字资源,分门别类,促进优质资源的传播与共享。泛在网络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进而使“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实现无缝的对接”,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使得‘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成为现实”,其融入书画教育教学活动中,可创设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与台式机、笔记本、手机、手持电脑等终端的“多屏互连互通互动”,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书画”教育平台,形成4A(Anyone,Anything,Anywhere,Anytime)的学习环境。
优秀书画教师在平台上上传个人书画教育视频,在浩如烟海的教学视频资源库中往往只有真正有特色,真正有意义的视频资源才能脱颖而出。而平台也能够充分传播名师资源,使得世界各地的书画学习者都能摆脱时空限制,便捷得学习书画。
对于书画教师来说,亦可谓名利双收。教师在平台上上传个人教学课程,不仅能让更多人享受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且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即使每节课收费较之面授课廉价很多,个人盈利也非常可观。同时,网络课程一次拍摄就永久存在,克服了实体课程的时空限制,也能够给书画教师们带来长远的收益。更重要的是,网络传播的强大力量能够让优秀书画教师们的声誉更加广阔地传播,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是城市,能够更好地走出去。
对于书画学习者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廉价教学资源,种类丰富,选择范围广。不仅免去了路途奔波的艰辛,而且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低成本、低门槛但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学习模式,无疑能为大众的书画学习带去许多便利。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书画文化在普通人生活中的传播。
平台资源汇聚,也大大促进书画界学习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书画学习也是这样。各位名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学习。每一个不同的流派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色。有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会有更多机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碰撞交融,创新创造,有助于整个书画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者,还可以开发VIP陪练模式。学生在平台上预约老师,老师在预约的时间段为学生提供指导陪练服务。利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老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实时进行指导;利用语音视频,老师与学生就能进行便捷的交流沟通。虽然这种陪练模式依然没有实地个性化教学那么方便,但是已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微课视频学习缺少师生反馈的问题。而同时却兼具有许多实地学习所不具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任昌山.加快推进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6):29-31+89.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N].中国文化报,2016-05-17(001).
[3]黄亮.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J].中国书法,2016(24):189-191.
[4]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J].功能材料信息,2016,13(06):17-23.
[5]郝春燕.互聯网+新“非书写”时代书法学学科机遇[J].艺术教育,2018(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