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物艺术工作坊纪实

2019-10-21李鸿

读天下 2019年29期
关键词:霞浦工作坊特色

摘要:以传承霞浦十大文化名人—林樾烈士的木刻艺术为基点,成立的印物*生活工作坊。继承林樾烈士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扎根霞浦独特地域特色的海文化,发扬艺术美化生活的功能。以“好玩,好看,好用,美生活”的探索与实践响应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美好生活;地域特色;印物生活

缘起:工作坊(WORKSHOP)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随着工作坊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出现,许多在课堂上有待提升与拓展的小课题,微课题找到了更为适合的时间与空间。

一、 历史传承

结合“传承霞浦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课外生活品质”的微课题研究,霞浦县实验小学于2016年开始组建工作坊,筹备阶段工作坊核心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考察、请教富有经验的导师顾问,邀请、走访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共同探讨、交流。经过多轮的头脑风暴之后,最终确定了工作坊的理念:以传承霞浦十大文化名人——林樾烈士的木刻艺术为基点,继承他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扎根霞浦独特地域特色的海文化,发扬艺术美化生活的功能,成立印物生活工作坊。印物生活工作坊的LOGO设计即以古代金文的“印”字与可爱龙虾的图案构成、蕴含承接古今、扎根独特地域特色的探索和拓展,通过一种镜像的图像呈现,展示了生活与文化的互动与影响。

二、 功能与应用

印物生活工作坊在成立之初就以“实用与美化”为创作基点,旗帜鲜明地提出“印物为生活服务”的主题,围绕身边熟悉的生活展开,思索以衣食住行的不同需求寻找创作对象,采用以拓印为主的技法,激活多种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应用,让印物成为一种寻找、一种开发、一种探究、一种需求。

在一次寻找的任务中,五年级的郑峰同学发现了一个“宝贝”,他赶紧带来与大家分享,他拿出了姥姥家被丢弃在一个角落的黄粿印模,这是一个破旧的小木雕件,外表已经残破,脏兮兮的,好像有些年头了,大家发现这件“古董”外表虽然不好,但凹陷处的花纹不但完整而且精美,一只喜鹊精神地站在一株蜿蜒曲折的梅花上,寒梅怒放,似乎隐隐能闻到沁人心扉的花香,同学们都被这件小宝贝迷住了,七嘴八舌地争论它的含义和特点,大家一致认为把里面的图案转移到纸上或布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还将是一件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品。如何把凹陷进去的图案进行很方便的转移与拓印,成了小组成员将要面对的挑战与探究目标。

一次看似简单地分享,引出了一串有趣的后续探究,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激活小组成员的创造热情,围绕印的方式、方法,展开一场富有趣味的探索之旅,作品最终回归生活的美化与展现,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这即是印物生活工作坊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三、 地域与特色

印物生活工作坊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始终扎根本土特色,思索着如何将霞浦富有特点的形象通过拓印的形式介绍给更多的朋友。霞浦——福建省宁德市辖县,建城1700余年,是闽东最古老的县城,也是闽东文化中心。霞浦得天獨厚的物产资源、滩涂特色和海洋文化令无数的文人墨客、艺术骚人为之倾倒,也是印物工作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藏,以海洋的物产为例,每一种海洋生物都有着独特的造型与花纹,通过木刻版画的表现形式可以夸张地突出其造型特点,简洁的色彩、强烈的反差,极富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有一回工作坊以“虾”为创作的表现对象,小组成员们收集了不同品种的虾,放在一起进行观察与写生,寻找每个人心中的完美形象。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平日里不起眼的小虾,被描绘放大之后,充满了点、线、面的独特趣味,每一个关节部位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形状和微妙变化,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面亦呈现独特的面貌,当俯视的角度与前视的角度,侧面的描绘与底面的描绘都被展示出来,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物象与表达之间的神秘连接点,大海的馈赠无私地向人们敞开,等待着同学们将它带给需要美的人们。当精致的刀法在板上跳跃、舞蹈,一幅幅带有“刀味”“木味”与“海味”的艺术品正在生长出来。

四、 制度与成果

印物生活工作坊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摸索与修正的过程,由于工作坊这种学习形式的灵活性、特殊性、学员的流动性与多样性等特点,也给工作坊的管理与活动开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与困难。因此一套完整与灵活的制度就显得无比的重要与必须。

在制度建立之初管理老师就确立了“以小带大”“以大帮小”“任务驱动”“分工合作”等灵活的管理和工作模式组合,在一段时间里围绕着一个要重点探究的任务灵活邀请合适的小组成员共同组成一个小团队,探讨具体工作计划,设计研究主题,制定工作时间表,有序、高效、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的实践与推进。

通过同学们辛勤的努力,工作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10月“印物·生活工作坊”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代表宁德市参加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并得到与会专家的青睐与鼓励。在木刻科幻画的探索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县比赛一、二、三等奖多人次。在自家的卧室、客厅、生活用具等都用印物工作坊的成果来装饰与美化,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印在文化衫、水杯、书包等物上,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创造了独特的魅力与品味。让印物回归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五、 美好生活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提出敏锐地捕捉到现阶段人民的需求与追求,印物生活工作坊的创立、成长、探索、成果不正响应了对“美好生活”的学习与实践。好玩,好看,好用,美生活——印物工作坊将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的变化,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国勇,张勇正,郑昱.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265-266.

[2]时松洋.棕编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李鸿,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霞浦工作坊特色
霞浦滩涂
匆匆那年,我去过的霞浦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金色滩涂 海峡摄影时报霞浦采风作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