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研究与探索
2019-10-21张丽
张丽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学开展提供了支持。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就要做好教育调整工作,提升教师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度,以此丰富政治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也要做好创新工作,保证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在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但是也应当明确的是,网络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有其弊端,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网络教学的功能,只有正确利用好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对政治教学的创新,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网络环境;政治教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34-02
网络时代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且在今天的发展中,网络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传播媒介,要从获取信息知识上出发,充实教育内容,加强与校园网之间的联合,以此保证教学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技术与手段上的先进性。互联网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展现,通过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网络学习资源,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但是网络中存在着许多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调整工作,以确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网络环境的优势
在今天的教育发展中要从网络环境优势上入手,以此做好教育创新工作,提高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说在网络的参与下,不仅可以充实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营造出全新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好教育探究工作,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主导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展现学生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现阶段的政治教学内容有着政治理论丰富的特点,加之政治理论的延伸性和开放性使政治学科的观点呈网状结构,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前充分挖掘课外大量的信息资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恰恰为此提供了平台,在网络教育中能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便捷性,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海量的信息,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源的浏览、比较、学习和应用,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论证问题,通过从不同渠道出发,以此掌握好知识,转变学习方法,在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延伸学生的知识层面,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转化,使学生真正达到“在知、信的前提下,才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地去行”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精神
政治课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更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较好地接受。如果借助网络,可以查阅相关信息,在获取素材后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讲政治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时,学生理解起来,仅仅靠想象,认识的结果很不生动。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可选取世博会、中美贸易战、上合峰会等内容,引导学生登录相关网站查阅相关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世界新闻等”“新华网”“人民网”以及当地的报纸网络客户端(济南时报、齐鲁晚报等)网站,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讨论区就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得到这些初步认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大量真实的背景材料,可以把抽象的材料和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學习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自主查阅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丰富的材料、争鸣观点、相关点评中得到多层面的感受和有创造性的见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网络环境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
网络资源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很容易出现影响教学正常开展等问题。所以在教育中要从做好应对与处理工作上入手,确保网络教学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学生辨别能力不足
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网络信息与资源,所以,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这一过程也就展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对一些自制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不健康的网站浏览上,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的学生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目前,网络游戏已被称为精神上的“鸦片”,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禁不起诱惑,很容易受到欺骗并陷入其中。据我国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中上网的有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用聊天软件,29.1%的人关注娱乐影视动态,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使用下载软件。据广州市珠海区教育局《关于互联网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报告》数据表明,家庭中有电脑的中学生占71%,这些中学生中玩游戏的占42%,上网进聊天室的占47%,曾经浏览过色情内容,其中认为不过如此的占24%,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占5%,学到一些性知识的占14%。上网后,学生对其他活动兴趣减少的占13%,形成孤独、淡化的与人交往性格的占10%。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许多学生因辨别力不足而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犯罪问题。且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因上网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比率已由2000年的4.1%上升到2003年1至3月的25.1%。所以在发展中不仅要认识到网络所带来的优势,同时也要明确网络中的不足。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受到正面的教育,从而减少网络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教育,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出发,综合网络的优势,展现思想教育的人文性与德育性,从而让学生受到影响。
(二)教师与学生交流失真
课堂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而网络教育则成为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所以当教师与学生将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网络环境中,也就使师生关系陷入虚拟化的状态中,甚至一些学生并没有关注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教师也忽视了现实中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断降低,课堂成为虚拟化的课堂。如果教学过程大多以网络教育为主,那么势必会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终也就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优化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为避免和克服网络教学的弊端,尽量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更好地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网络观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网络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正确利用网络对自身的意义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其次,在教育中要从网络道德教育上出发,鼓励学生在提升自律能力的基础上遵守道德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律精神与责任意识。
(二)做好学案导学工作,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可以从学案导学上出发,展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以此实现网络教学的目标。通过将网络与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无意识学习现象,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清晰性,形成完善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网络教育中要求教师要从学案引导上出发,鼓励学生学习好知识,在保证学习目标准确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网络教育中要求教师要确保教学的循序渐进,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掌握好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通过从学习过程上入手,以此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教师要重视在网络教学中传递情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康布斯(Combs,A.W.1981)认为开展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从学生的情意发展上进行,确保教育的合理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但是受网络虚拟性的影响,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限制,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教育中既要从设计好教学目标入手,在教学中也要采取情感教育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观念的提升。只有做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发展创造力。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政治教师应尽的责任,在教育中要从网络教学的优势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确保情感的有效传递。只有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育中教师要从网络技术上出发,选择有价值的网络资源,在优化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在教育中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保证教学能力合理性的基础上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只有发挥网络的功能,才能实现防治结合的目标,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逻辑”教学改革探索[D].广州:广州大学,2016.
[2]许致鹏.网络环境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6):111-113,127.
[3]刘晓燕.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65,167.
[4]雷献华.中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5]关闻音.网络舆情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4.
[6]刘枫.慕课视域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学刊,2015(22):103-104.
編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