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2019-10-21牛建中
牛建中
爱自己的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其发展。这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要爱而不宠,严而有格。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便于我们教育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我国大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建立和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
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我的初中语文兼班主任闫新太老师很会教育、引导。当时的语文考试很简单,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出题,无外乎就是这么几道题:据拼音写生字,词语解释,根据课文解答有关问题。一次考试前闫老师问我能考多少分,我有些骄傲地信口就说“95分以上”。闫老师为了教育我,不让我骄傲,多出了一个题目——对对联,上联是“大地回春绿”,其它问题三下五除二我就做完了,对对联时我却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绞尽脑汁最后对了个“蓝天飘云彩”,自己当时也觉得太直白、太土、没什么意义,不过只能这样交卷了。考试分数可想而知,只考了86分,最佳答案我至今还记得:“人心向党红”。——这便打消了我骄傲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传统的权威型、严师型的师生关系所生发出来的崇拜心理,已成为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未来学习与生存的瓶颈、桎梏。因此,我们的时代也呼唤着一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二、爱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对于家长的爱,认为是天然的,不觉新奇。而对于教师的爱,感觉是一种荣幸,把它作为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的课,学生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老师真心关爱学生,会使学生油然而生对老师的敬意,从而喜欢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听取你的教诲。否则,你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外,我们教师要经常跟学生在一起谈心、聊天,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感觉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课余时间我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断与学生坐下来聊天,学生也爱围在我的周围说说笑笑,有一次我与学生课间谈到古诗背诵时,我提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故意停了停,试图让学生说出后两句,这时,我的学生胡逢春对我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对吗?爹!”……脱口叫老师“爹”——这说明学生的心和我贴在一起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走向和谐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作为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教育主体,同样希望得到社会、家庭、教师的尊重。俗语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出发,尽可能地采用一切有效的方式,肯定、贊赏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采用“长者”的姿态,无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压服,这必然会在师生之间出现对立的现象,导致心理隔阂,引起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拒绝接受教育的“抗药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关爱好每一类的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而当学生认为他所效法和追随的教师能给与他赞许和关心,是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此,它会有意识的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借此获得并保持教师的赞许和关心。“皮格玛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有些是非、曲直的问题还不能完全分清,因此免不了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容纳学生所犯错误。同时,教师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犯了一点错误而枉加指责,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因为那样做的话,只会伤害师生的感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但宽容并不等于不要批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现象。”但要注意的是“良药未必要苦口”,要注意批评的口吻与方式。比如批评学生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
总之,我们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把“爱”倾注到学生身上,以深情的爱、无私的爱,帮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爱”的教育,把“爱”当成我们的教育品格,就一定能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