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CP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10-21匡紫藤董颖任香善
匡紫藤 董颖 任香善
摘 要: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基本上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时代对医学高校教师赋予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临床病例讨论;创新能力;教育模式
21世纪的新型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适合于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时代对医学高校教师赋予的艰巨任务。
一、典型临床病理讨论会(TYPICAL CASE based clinical pathological learning,TB-CPL)教学法的创建
本病理学教研室最近开展的-《典型临床病理讨论会》教学法是从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演变过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CPC是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基础上,针对疑难病症由临床和病理医师联合召开的讨论会。[1]目前,国内外很多病理科常规进行的讨论会形式。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套路,相互协作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2,3]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对于临床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存在不明学习目的,不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的缺点。本病理学课程将CPC和 PBL教学方法完美结合,进一步创新,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TB-CPL教学法的实施
本教学法采用典型病例的选择-学生参与病理标本的制备-观察所制备的标本-查找相关资料-归纳总结-提出疑问-分析讨论-教师点评的实施步骤。本模式是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病例,从临床实践中具体问题为学习兴趣点,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疾病诊疗过程得到宏观认识,利于学生对临床问题进行思考及解决。[4,5]具体步骤如下:
(一)典型病例选择
教师在临床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的尸检资料库中精选典型病例,着重点放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常见病理类型的疾病,并向医学生展示病例,以学生为中心、以病例为教材、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引导学习。
(二)病理标本制备
我们将精选出的病例蜡块中选取具有典型病理特点的蜡块进行病理切片、按小组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HE染色切片,观察病理特点。
(三)TB-CPL临床病理讨论
授课教师将临床病例及已经准备好的PPT资料放在网络平台上。每小组设5-6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查阅和讨论,最终提交讨论结果及总结报告。
(四)书写学习成果报告
临床病理讨论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将在病理实习课中每小组以PPT的形式进行陈述,最后由教师公布答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临床病理讨论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最终纳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之中。
三、TB-CPL教学法的优势
本教學模式克服了CPC只针对于疑难病例,对临床知识相对缺乏的本科生,其内容太过于深奥,难度太高的缺点。也克服了PBL的基于临床症状为主要问题的讨论方式,忽略病理诊断重要性的缺点。TB-CPL教学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病例收集、制备标本、查找资料、集体讨论的整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TB-CPL教学中强调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病例,完成总结报告,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感受到团队合作带来的益处,由此大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TB-CPL教学中学生在筛选病例、根据病理特点选择染色方法、查找文献以及疾病相关临床资料等活动中,不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索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通过典型临床病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B-CPL是我们教研室新摸索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病例数少、学生额外投入时间多、教学时数不充分等很多不足点。希望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
TB-CPL是一种可以将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实习课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病理联系临床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TB-CPL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要求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李能莲,刘靓,李亚玲,骆亚莉,张立,李长天,黄勇.临床病理讨论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18-20.
[2]王洪,杨洋,王浩然,等.浅析PBL 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343.
[3]张丽,单鸣秋,包贝华,曹雨诞,丁安伟.基于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中药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医药,2010,14(7):867-868.
[4]毛峥嵘,马丽琴,彭慧琴,李仲杰,竺可青,李冬梅,危晓莉.浙江大学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8):1200-1202.
[5]韩菲.试论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意义.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