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10-21刘成芳
刘成芳
【摘 要】 目的:关于人性化护理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室中进行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本研究共选择其中的7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每组患者均为35例。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以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均可以得出本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组明显要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室护理的时候,为患者落实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周密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
最近这些年,因为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使得我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重,人年龄一旦增加就会出现骨骼松软,再加之髋部肌群退化和骨质疏松等相关情况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下肢出现急剧的扭转而导致的骨折,或者也因为跌倒或轻微外力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骨折[1]。当患者出现下肢骨折后,通常临床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骨折,强化患者的应激反应[2]。临床一般为保证手术的效果,对患者在进行干预的时候,通常要为患者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患者,所以针对于此本研究分析,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当中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其中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两个组别,平均每组患者均为35例。本研究常规护理组当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8±10.4)岁。本研究人性化护理组当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74.8±12.1)岁。两组患者均确诊为下肢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和研究。
1.2 方法
对于本研究常规护理组在护理的时候,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而本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对于患者的个体病情进行了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关系,并且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以便于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了解患者家属的相关情况,通过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强化对于患者的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面对治疗。
2)基础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于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的心率情况和血压情况,调查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样饱和度等。对患者进行观察[3],了解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有渗血和渗液的情况,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对于引流液的颜色、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等进行观察,对于患者的肢体末端的温度和颜色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存在异常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
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为患者进行止疼处理,以便于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操作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准确的操作,保证操作动作轻柔,以便于避免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害,要减轻患者的痛苦[4]。还需要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能够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
4)健康宣教:手术患者的患者容易出现肿胀情况,而且患者容易出现相关的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骨折愈合不良,针对这些情况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把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使患者重视术后的肿胀情况,以及肿胀对于患者康复的影响,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提升患者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患者治疗工作的提升。
5)创面和止痛干预:手术以后,需要对患者创口部位的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异常状况,手术以后对于切口部位进行相关的加压包扎,并做好持续性的冰敷,为患者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1次,为患者进行大约半个小时的治疗,每日为患者进行3次治疗,这样能够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的血供得以恢复。
6)功能锻炼:手术以后可以根据患者患肢恢复状况,给患者尽早的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使患者进行小幅度的肢体运动,给患者进行肌肉等长训练。手术以后两周,直到患者进行远端和近端未固定关节的被动训练[5],逐渐地朝着主动训练的方向转移,可有效地避免降低相邻关节活动度状况发生,手术后一个半月,为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患者在进行功能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持续性的按摩,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状况的出现。
2 结果
护理结束以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均可以得出本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组明显要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结论
参考文献
[1] 汪迎春,吕一.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中医正骨,2015,27(01):77-78.
[2] 孙雪慧.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医药前沿,2015,(13):378-379.
[3] 谢有凤.重症肥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1708-1709.
[4] 尤明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医学信息,2013,(1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