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
2019-10-21王晨晨
王晨晨
【摘 要】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入选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行传统的急诊护理,研究组34例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高血压脑出血;GCS评分;抢救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残死率高的特点,早期常表现为恶心、头晕、昏迷等症状,一旦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健康。针对HICH临床上主要通过微创手术来快速清除脑内血肿,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挽救患者的生命[1]。但有研究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来缩短抢救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为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沟通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病史、既往消化道出血史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6.87±3.42)岁;发病时间0.5~9.0h,平均(3.56±0.68)h,出血量14~42mL,平均(25.67±2.43)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2例,丘脑出血15例,小脑出血13例,脑叶出血10例,脑室出血8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包括使用监护仪器、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为:1)急救准备:接到急救电话后,相关医护人员及时准备急救所需的药物及设备等,并通知相关科室及急诊科医生做好急救准备,患者入院后开放绿色通道,先抢救后办理相关缴费手续。2)护送过程:护理人员提前在院外接应患者,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将其安全送至抢救室,护送期间保证车辆平稳行驶,尽可能减少挪动,对于暂时无法判断脑血管疾病类型时护送期间可给予补液等中性治疗,而不用止血、抗凝治疗[3]。3)急救工作:医护人员在1min内完成病情评估,抢救人员包括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责任护士了解病情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护士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并送往实验室,并配合影像学检查,同时联系其他科医生进行对症治疗。组长负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出现手术指征者应及时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关准备,并在15min内完成备皮、尿管、胃管等术前准备工作[4]。4)颅内高血压管理:抬高患着头部30°左右并保持在中线位,增加颈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并给予芬太尼、异丙酚等药物镇静镇痛,必要时给予脱水剂。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时降压,以保证正常的脑灌注压[5]。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的昏迷程度,分值3~15分,分值越低表示昏迷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加剧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增长,据数据统计,其致残率为30%~50%,死亡率为10%~30%。因此快速的抢救、保证各抢救环节及时有效、减少急救护理时间对降低残死率尤为重要。护理人员是抢救过程中的关键人员,其操作技能及反应速度均为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争分夺秒、尽可能不浪费时间是急诊抢救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要求所有急救护理人员需严格遵从优先检查及化验原则,开放绿色通道,并不断提供自身的综合技能,做好专科医生及手术室的联系配合,尽一切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莹.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250.
[2] 庞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02):21,198.
[3] 乌云.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09):159-160.
[4] 韦琴.急救护理程序在高血壓脑出血病人超早期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1):2935-2936.
[5] 谭爱娇,敖丽冰,李晓嫦.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0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