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探讨

2019-10-21周金丹

考试与评价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提高措施教学质量

周金丹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明确提出: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应仅仅针对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需求、情感态度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心理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主要及基础的理论,心理活动是学生参与实际学习活动的外在反映及体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发展规律等出发,将学生心理与实际数学教学相结合,通过转变、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心理出发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分析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笔者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 学生心理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小学数学属于意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心理属于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心理活动,学生心理是由心理动机、心理需求、学习兴趣、情感及意志、智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变化情况及特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心理特点,如:由于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及难懂性等特点,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过程中极易被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及数学现象时产生无趣、厌烦甚至恐惧的心态,面对数学问题形成一种“无从下手”的表现。第二是厌烦学习数学。多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在家中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地位,在进入课堂学习后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未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及互动,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自己被忽视、不受重视的心态,使得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稍不顺心就出现厌烦的心理状态。第三是马虎、不仔细的心态。多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试过程中及课后练习过程中均存在马虎、不仔细的行为,经常出现计算正确但书写错误、写完不检查等现象,导致一些不该错的题目出现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过度的自负心理导致的,多数学生认为教师教的数学知识及题目很简单,自己已经掌握了100%,不需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及考试过程中也无需过于认真,导致学生养成马虎、不仔细的心态,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后是自卑心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父母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家长甚至由于学生一次、两次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而否定学生所有的行为,包括教师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过于重视及喜欢成绩高的学生,自己受到漠视及否定,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形成“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2.1 从分析学生心理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数学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及实际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思考与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比大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创设游戏化的趣味教学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拿出课前制作的4、6、8及3、5、7等卡通卡片,将学生及教师分成两个对立方,双方每次各出一张牌,比牌面的大小,由学生先出牌,以“不管如何老师都会赢”作为激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及参与性,引导学生充分分析及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赢得比赛,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几个数字的大小及比大小的意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2 運用幽默、具有悬念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喜欢幽默、形象语言的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幽默、悬念及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进行思考及探究。利用语言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引入学生参与进学习过程中去。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屏幕上写出三个5,询问学生这三个5是否相等,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产生诧异的心理,觉得问题过于简单,肯定结果不简单,于是有回答“相等”,有回答“不相等”的,继而教师在第二个5后面及第三个5后面分别加上一个0和两个0,使得数字变成5,50,500,继而继续提问:现在这三个数还相等吗?学生回答“不相等”后教师故意说道:“为什么不相等啊?明明就是相等的,不信你们看!”继而在每个1后面加上小数点,使之变成5,5.0和5.00。“这样它们就相等了,那你们知道这一点是为什么吗?竟然这么神奇,让三个不相等的数字变成相等的?”继而引出“小数”这一概念进行探究及教学。

2.3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感受自己受到重视。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课程繁重、教学难度大、学生数量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重视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导致学生产生被“被冷落”、“被忽略”的心态,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下降。在基于学生心理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小明与妈妈带着100元人民币去超市购物,妈妈需要买一包纸巾、一袋米、一包洗衣液和一袋盐。已知纸巾价格为10.5元,一袋米为35元,洗衣液价格为21元,一袋盐的价格为2.5元,问小明妈妈还能找回多少钱?多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列出算式:100-10.5-35-21-2.5=31元。但课堂中有位学生举手发言说自己有不同的解法,教师给予了学生鼓励及支持后请学生发言,该学生列出算式:100-(10.5+35+21+2.5)=31元。

2.4 实施激励式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变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激励、引导及支持,促进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激励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从优点出发,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点,弥补不足;激励应属于持续性的过程,有计划性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在实施激励式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适度的原则,不应过度夸奖,导致学生形成自负的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的心理出发,通过实施从分析学生心理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运用幽默、具有悬念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及实施激励式教学等多途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夏薇.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策略[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33(2):84-86.

[2] 张卉.石河子市第一小学.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1):80-84.

[3] Rieser S, Naumann A,Decristan J, et al.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link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 in primary school[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6,86(4):526-545.

[4] 刘亚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4,17(4):84-84.

[5] 郭惠光.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知识窗(教师版),2016,30(5):76-76.

[6] 郭占申.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7,26(8):191-192.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提高措施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探讨信息化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措施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