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研究

2019-10-21刘玉秋李素玲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

刘玉秋 李素玲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基于此,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了当务之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核心就是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承担这一职能的最重要的课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用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方法动态考察高校思政课在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实现途径和理论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包括《纲要》、《基础》《原理》、《概论》《《形式与政策》五门课程,这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大学四年,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的特点。

(二)“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界定

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是: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对人起能动作用的具有个人特质的心理倾向,包括基于创新能力的创业需要、动机、兴趣、意志。创新创业意识可以把大学生带入创新创业领域、扩大大学生的视野,形成对创新创业的科学认知,也可以支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内在同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眭,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德育和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二者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上内在同一,二者都是为实现人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中的引领与塑造功能,是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必不可少主要阵地。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一)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好示范。

马克思主义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好示范。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创立和发展历史来看,充分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破旧立新、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产儿。我国几代领导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革命建设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创业团队。

(二)从创新创业教育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好教材。

一般而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理念、思维、理论、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而这些方面我们都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得到培育与启发。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脉相承的整体,在教育教学内容含有不少创新创业素材,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包含和渗透的为什么创新?怎样创新等理论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涉及的实践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众多的成长成才与职业发展的内容和素材,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导向的教育教学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思想宝库。

三、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的实践途径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个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如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中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哲学,是知行的高度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也能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渗透和引导,从课程设计、教学、作业等环节进行逐步渗透,通过启迪大学生的思考,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转变固有的认知。这些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实现途径。

四、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通过此原理可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人文环境的塑造、课程的合理有效设置、创新创业人物事迹引领等方式方法能够被培养,同时,这种创新创业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其巨大的反作用力(包括计划性、目的性、创造性和实践眭),作用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一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在规律面前采取的态度就是要尊重规律。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尊重规律,创新性地创造世上本没有东西。

2、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基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通过矛盾双方的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促进事物发展,从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事物为什么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在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对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性认识,形成必须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常态的规律意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告诉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引领又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重承担的新时代大学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告诉大学生,只要敢于创新创业,适应事物发展规律,懂得变是永恒的基本原理,前途必然光明,但是也要做好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准备。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创新创业思想的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目标等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理论解释。通过课堂讲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通过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学生能够懂得勞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只有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样,在介绍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时,结合实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创业和就业的选择各有利弊,但是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必须做好创新创业的准备,才能为将来的工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做好准备。

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更有着深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