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问题行为个案研究
2019-10-21孙雪
孙雪
摘 要:很多特殊需要儿童都会存在一些很典型的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破坏性行为和刻板行为等。问题行为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和个体本身的性情、能力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教养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就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案例入手,通过观察,访谈深入了解其问题行为的功能,并针对其功能展开有针对性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问题行为;原因
特殊需要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各有不同,最早关于问题行为的研究始于1928年,由英国的威克曼(E.K.Wakeman)率先提出。问题行为的定义比较广泛:“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在本文所知的问题行为暂且指特殊儿童身上经常出现的妨碍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如攻击行为、破坏性行为,自伤行为,叫嚷行为、擅自出走行为和刻板行为等。①
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光(化名)
性别:男
年龄:5岁9个月
诊断:浙江省儿保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
小光10个月大时被发现与其他儿童不同,有高热惊厥伴有癫痫,家中还有一个哥哥比小光大一岁,小光5岁之前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哥哥一直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妈妈在外经商,小光从小就很少有机会与爸爸妈妈亲密相处的机会,因而早期亲子依恋的缺失,让小光总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来博得大人的关注。
小光的爷爷奶奶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比较欠缺,认为小光长大就会好了,觉得小孩会说话就没问题,对小光的很多行为都采取放任纵容的态度,因为小光会乱跑,也很少带他参加户外活动,导致小光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与人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遏制了他的社会性发展。
小光一年前入园,他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多动,不听指令,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在引导下能与人有简单的交流,如握握手,说再见等。大运动和精细运动都不错。指认物品时不能表现出配合与专心,模仿能力不错,但存在刻板模仿,如模仿他人讲话,不能进行简单的问答,语言缺少主动性。集体活动时,不能长时间维持坐姿,有时会翻到桌子上,制止后会发脾气,注意力不能集中。生活自理方面,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可以独立穿脱简单衣物,大小便会表示要去厕所但不能独立完成。
案例实录
实录(一)
美劳课上,我在教小朋友涂颜色,大家都拿起笔开始涂,小光却把面前盒子里的蜡笔都拿出来,将蜡笔掰断,妈妈在他后面(我们是亲子班)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小光就蜡笔扔出去,不理會有没有打到他人,我让小光把蜡笔捡起来,他趁机想要打开教室的门,妈妈过去阻拦,他就在教室里转圈跑,小光被拉回座位后,试探性的用手去掐妈妈的腿和胳膊,同时观察妈妈的表情,看妈妈没有发火,就会很用力地掐。(小光妈妈说身上经常被小光掐的乌青)小光在座位上玩了一会纸和蜡笔,拿蜡笔画在自己的手上胳膊上,还画在妈妈的胳膊上和老师身上,之后又拿蜡笔在纸上画两下。
实录(二)
早操开始了,小朋友们都排好队在跟着老师做早操,小光来得晚一些,妈妈拉着他的衣服他在前面跑,妈妈把包包放一边,小光趁妈妈不注意就跑到操场另一边的小花园,一边跑还一边看妈妈有没有追过来,妈妈不追他就站在远处不动,妈妈一追他就开始跑,小光被妈妈拉回来后就站在妈妈前面,跟着老师做了几下早操,然后突然跑到一个老师的前面站好,没一会又跑到另一个老师的前面,每个老师的前面停留一会,妈妈过去制止小光就又会跑远,或者赖在地上,妈妈再次把小光拉过来站好,告诉小光站好,跟着老师一起做操。过了一会小光突然把裤子脱掉,说“尿尿”,然后妈妈把小光的裤子拉起来带小光去厕所。(小光的妈妈说如果是大便的话小光会直接把裤子脱下来,光着屁股再去厕所,原因是小光以前还不会表达要去厕所的时候,大便偶尔会解在裤子上,家里人就把小光的裤子都脱了,再带他去厕所,时间一长就这样了)。
实录(三)
快要上课了,王老师在门口等小光来上课,小光和妈妈走了过来,王老师和小光妈妈打了个招呼,这时小光向王老师身上吐了一口口水,小光的妈妈连忙把小光往后面拉了一下,打了一下小光的嘴巴说“不可以”,王老师说:“小光,要打招呼说王老师好”这时李老师从走廊的一头走过来,小光看到李老师,对着李老师大腿踹了一脚,还吐口水,妈妈拍了小光的背一下。上课时间到了,小光要走去另一间教室,妈妈不让,小光就在教室门口吐了一口口水,妈妈打了小光的嘴巴一下。带小光去自己的教室上课。
个案分析
小光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
多动
小光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不能够长时间遵守课堂纪律,经常离开座位在教室乱跑,翻过桌子去拿玩具,包括做早操,集体课,精细课和感统课等人多的场合,因为小光缺少正确的社交技能,注意力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集中,另外快速的跑动,打翻东西,妈妈在后面追让他有非常愉快的感官刺激,同时也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妈妈的关注,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攻击行为
小光对与妈妈聊天的人和他认识的人,发生攻击行为的情况比较多,如掐人,要人,吐口水,踢人等。因为小光不会与人打招呼,有时他看到一个他认识的人,而对方没看到他或者小光先看到对方,就会走到对方面前吐口水,他在用吐口水的方式来打招呼来引起关注;或者小光在从事一项活动,并非单独一人,而他人并没有对小光的行为作出回应,这也是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他需要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肯定。
叫嚷行为
小光有一定的语言,但发音不清,主动语言较少,大多是刻板的模仿,当小光正在从事一项他很喜欢的活动时,外界的中断或干扰,会让他特别生气特别烦躁,但他自己又不会用正确的语言去表示,叫嚷就成了最简单方便的手段,小光的叫嚷行为是因为他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和理解障碍,比如有一次小光手里的糖果掉进了厕所里,他还要用手拿出来吃,妈妈不让,他就大喊大叫发脾气,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不让他吃。
破坏行为
小光经常会把家里的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用手去砸电视机,把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扔到地上等,一开始他扔东西,砸东西家里人会都跑过来问他怎么了,不可以这样,他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得到所有人的关注,满足了他被关注的欲望。
小光放学后,妈妈对小光哥哥的关注会多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小光和妈妈在一起时问题行为发生较多的原因。(见表一)
表一 功能性行为评估观察表②
时间 A前提因素 B行为 C行为直接结果
获得 逃避
老师提要求 课程困难 课程转换 休息时 王老师上个训 集体活动(妈妈陪同) 叫嚷 打人、吐口水 乱跑 老师/妈妈的关注 喜欢的活动 感官刺激 老师要求 不喜欢的活动 不喜欢的人
8:00-8:25 1,2,3 1 2 3 1,2 3 3
8:30-9:10 4,5 4 5 4 4,5
9:15-9:45 6,7 7 6 6 7
9:45-10:05 8,9 8 9 8,9 9
10:10-10:50 10 10 10
注:表中1,2,3等数字代表该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次数,如1表示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行为是叫嚷,在妈妈陪同的集体课时发生,获得了妈妈和老师的关注。
(二)解决策略
1、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适当引导
特殊儿童的行为差异大,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体验与我们不同,他们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在集体中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会离开座位会尖叫,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坐在小椅子上,当然他们也会通过问题行为得到他们想要的关注,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在幼儿为了想得到关注而发生问题行为时,我们要包容他并告诉他不可以,耐心的问她想要什么;比如小光总是会吐口水在和妈妈讲话的老师身上,那老师就可以第一时间先和小光打招呼,握握手抱一抱,这个方法试过之后证明是有效的。
行为我们要包容,但并不是不干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的是不可以做的,错的要批评对的要表扬,小孩子还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观,我们的特殊儿童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和家长统一意见,统一教育方式,强化好的行为来代替问题行为。
2、适当关注、合理忽略
儿童处在一个特别需要关爱的年龄,特殊需要儿童更是如此,像小光这种早期亲子陪伴不足的孩子,会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扬,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得到关注,不过关注并不是在其发生问题行为的时候进行,相反当其发生问题行为时要合理地忽略他的行为,当然,合理是要确保儿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他人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在马路上车很多的情况下就不允许特殊儿童乱跑的问题行为继续。
3、建立正确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
很多特殊需要儿童有叫嚷行为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攻击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交技巧,当特殊儿童因为不想终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想要得到某一物体而尖叫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安抚他们安静下来然后问他们想要什么或者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儿童我们可以问,是不是还想玩,是就说是或者点点头,告诉他们发脾气是沒有用的,这样才棒。
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光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现在小光如果想要玩具不会自己去抢,不会发脾气会自己说:老师,我要玩。或者说老师,我还要**。能够在提示下和别人打招呼、告别,也能在提示下进行简单的交流,如: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去找谁等。但是小光和妈妈在一起时问题行为还会经常发生,在家里也是如此,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进一步的沟通,制定计划,为孩子的进步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许有云,杜卫.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干预技术[J].宿州学院学报,2007(01):0141-04
[2]黄伟合,贺荟中.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干预[M].华夏出版社,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