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理论研究
2019-10-21吴兴词
吴兴词
摘要: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设历程,合作区的建设是跨境旅游合作双方基于地缘区位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产物,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文章从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概念特征,合作区建设所依托的地缘经济学、地域依赖论、边境效应论和边境贸易理论进行理论探讨。为我国与东北亚、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开展的跨境旅游合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跨境旅游合作区;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3-02
旅游作为边境地区不可缺的产业之一,理所应当的顺应国家规划的潮流,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成为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和发展边境地区的必然选择。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边境旅游就在我国开始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与俄罗斯、朝鲜、中亚地区、越南、缅甸逐步形成了五个跨境旅游合作区。
1 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概念与特征
1.1 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概念
对于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李飞认为,中国与邻国政府把金融、贸易、管理、投资等各方面的合作深化在旅游产业领域的试验区形成了跨境旅游合作区[1]。袁珈玲提出,跨境旅游合作区是指把相邻两国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整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游客到此可欣赏两国的风景、体验异国风情[2]。
本文认为跨境旅游合作区是相邻的两国或地区在边境相邻的国土上,依托所共有的跨境民族旅游资源,为保障边境安全,国际关系稳定,促进民族交流,发展经济,最终谋求边境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共同规划管理的旅游产业聚集的区域。
1.2 跨境旅游合作区特征
这种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的居民跨越国(边)境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2.1 主体清晰化
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和地方的政府是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合作主体。经国家或地区政府商量协定,规划出一片在双方边界国土面积内的地理区域,受到双方政府的管控,执行力更强。
1.2.2 产业多元化
跨境旅游资源的多元化,以特色边贸购物、边境口岸观光、异国风情体验为主要功能,使得住宿、餐饮、交通、游览、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相辅而起,形成强大的空间集聚效应。
1.2.3 方式具体化
在旅游合作方式上,不同于国内旅游合作运行方式,跨境旅游合作区主要由双方合作主体政府制定的相关通行协议,使得游客在跨境过程中减少资格审查程序和降低手续办理费用,一般有免除签证、减免税率、车辆自由通行等具体措施。
1.2.4 要素自由流动化
由于双方合作主体政府签订的专门协议,即充分考虑服务贸易壁垒的消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得旅游者、旅游服务者、资本等旅游产业要素可以在跨境地区相对自由地流动。
2 理论研究
2.1 地緣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跨境旅游合作区脱胎于它的“母体”——“跨境经济合作区”[2]。但是考虑到跨境旅游合作涉及相邻国家或地区政府的合作,必定与国家或地区的边境政治安全有关,所以跨境旅游合作可以归属于地缘经济范畴。在地缘优势的影响基础上,就应该充分利用两国或地区的地缘优势开展一系列旅游活动来达到保障国家边境安全,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合作目的。可以说,跨境旅游合作是地缘经济合包含的一种方式,渗透在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经济的往来贸易,文化的交流互通等方方面面。
2.2 地域依赖论
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边境地区大都不是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或经济、文化中心,且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甚远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边境地区经济上得不到国家或地区经济政策上的重视,发展较为落后是必然的。“远亲不如近邻”,相邻地区文化背景和地域背景都大致存在相似之处,发展旅游的主体人们利用相似的语言,进行友好畅通的交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边境人民双方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已形成了一个自主的相互依存结合体,双方的依赖程度很高。同时区域差异性的存在也是客观的,这样多样性的条件导致了双方的不同需求性,形成不可分割的状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边境双方主体利用最佳优势,结合最佳旅游资源要素,最大可能的实现旅游效应,达到双赢的成就。
2.3 边境效应论
一般情况下,效应论都是矛盾存在的,即正反共存。本文仅仅讨论跨境旅游合作区在边境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环境的安全稳固等方面可产生一定的边境正效应。一方面为边境地区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支持,俗话说,“山高皇帝远”,资金、政策、技术、劳动力等这些发展要素的不偏重和缺乏,就难以形成一定的增长及促进区域的发展。在边境建设边境旅游合作区,就是充分实施政策鼓励制度,把资源聚集起来发挥更大的优势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边境民族就业生活水平、传播交流地方文化、加强边界与内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另一方面还是稳定周边地缘政治关系的利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曾经的地缘政治时代的军事冲突正慢慢被现在的地缘经济时代的经济竞争而取代。由于国家间在经济利益已经离不开彼此,所以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就成为维护政治关系稳定的纽带,竞争与合作互相渗透愈来愈成为当代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模式[3]。地缘合作是地缘政治经济推进国际新格局的主要手段,是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支撑[4]。依靠经济的牵绊,再加上民族心理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一个安全的绿色屏障,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企图者无机可趁。
2.4 边境贸易理论
在十三五规划中,“开放”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 “发展服务贸易” [5]。任何的边境开放,无论是依靠旅游还是教育、文化、科技等,都离不开贸易两个字。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就是为边境可开发旅游资源的贸易往来过程提供一个载体。边贸购物、边境口岸观光、异国风情体验使得配套的住宿、餐饮、游览、购物、交通设备、娱乐等一系列设施的出现,都是一个明显的经济交流。跨境旅游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利用边境贸易发展的资金、政策、劳动力等要素综合融入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中区,保证了合作区建设的顺利完成,也使得边境贸易更趋于便利化。实现边境双方贸易往来稳定、高效、持续地进行下去,是国家或地区所努力和期待的。
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终将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6]。我国要借助现有的跨境旅游发展的成就和进步,随着世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中,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吸取经验教训,创新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边境双方人民互联互通,为国家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边境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飞.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中的边境旅游发展新模式[J].旅游科学,2013(05):10-21,41.
[2] 袁珈玲.构建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浅探[J].东南亚纵横,2014(04):45-48.
[3] 陆大道,杜德斌.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J].地理学报,2013(06):723-727.
[4] 宋涛,李玏,胡志丁.地缘合作的理论框架探讨-以东南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6(01):1-11.
[5] 李庆雷.对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5-12-14(C02).
[6]幸岭.区域旅游发展创新模式:跨境旅游合作区[J].学术探索,2015(09):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