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非正式部门研究述评及展望
2019-10-21阳玉珍
阳玉珍
摘要:“旅游非正式部门”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旅游非正式部门的概念、特征以及旅游非正式部门产生原因及动机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相对较多,在我国该领域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在研究方法上,旅游非正式部门以案例研究为主,研究案例呈现地理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对其管理是关键。最后基于现有成果和不足,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非正式部门;案例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05-02
1 引言
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游客经常被租沙滩椅,太阳墨镜,游览船,三轮车司机、出租车,自营业务导游、提供游客纪念品、糖果或点心的供应商等包围,希望旅游消费者购买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是那些爱冒险的游客可能偶然发现小屋和后院,简单的手工制作的纪念品在贫穷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一现象开始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这些人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什么,这些小型企业和自我就业的前景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国际劳工组织称上面提到的人以及小规模的企业为“非正规部门”。对应于旅游业中,学者们称之为“旅游非正式部门”。外国学者对旅游非正式部门率先研究,发现旅游非正式部门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一些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式就是经营旅游非正式部门。但令人奇怪的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落后。旅游非正式部门不论对旅游业发展还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2 旅游非正式部门研究进展
2.1 旅游非正式部门概念研究
研究非正式部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综合就业问题代表团发布的一篇题为《就业、收入和平等:肯尼亚增加生产性就业的战略》的报告,当中提出了“非正式部门”这一术语,并很快引入了学术领域,西方学者对非正式部门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期研究者Keith Hart把非正式部门描述为是一种不受任何管理和约束的自治行为。其他很多学者在Keith Hart的研究基础上,对“非正式部门”进行更为规范和详细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Michaud(1991),他认为非正式部门的概念还应该包括那些排除在国家管理部门范围之内、未获得法律认可以及不需要向国家税务部门纳税的部门。所以正式-非正式术语经常用来形容企业和国家关系的重要性。正式部门的企业包括那些有营业执照、正式注册、税务登记,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而且可以通过被认可的游说影响政治决策。反之,非正式部门通常没有获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通常也不进行正式的注册,在政府补贴制度和税收以外经营,经营活动经常受到骚扰,几乎没有能力影响政府的决定制作过程,甚至被政府政策镇压。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学者们发现旅游业中存在大量的类似于上述所说的非正式部门,进而引入了旅游非正式部门这一概念,在我国也被称为旅游非正规部门。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可以被粗略的划分为旅游正式部门和旅游非正式部门,即形成了旅游业二元经济结构。在界定这一术语时,学者们借鉴了上述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定义。其中,旅游正式部门是指获得了法律认可的经营单位,例如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等,也包括已经在有关行政部门注册登記并缴纳税款的经营部门。而旅游业非正式部门则是指那些还未纳入旅游行政部门的有效管理的部门,他们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旅游非正式部门特征研究
对于旅游研究者来说,关于正式-非正式部门的二分法被视为非常重要。旅游非正式部门无论是概念还是特征,都是在与正式部门的比较中进行研究的。正式-非正式二分法并不代表两个明显的层次划分,而是在生产方式、市场结构、政府政策等方面特征截然不同的企业。国际劳动组织系统概括了旅游正式部门和旅游非正式部门明显区别的特征。正式部门的特征有:很难进入;常常依赖海外资源;公司所有权;大规模经营;资本密集型和经常引进技术;获得正规的技能;受保护的市场(通过关税、配额和贸易许可)。对应的,非正式部门的特点有:易于进入;依赖本土资源;家庭所有权企业;小规模经营;劳动密集型和适应技术;在正式的教育系统外获得技能;不受监管。学者李星群对我国广西乡村旅游地区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旅游企业大都是家族性质,规模不大,主要利用自家房屋经营住宿、餐饮等业务,管理水平较低。贾丽萍(2007)认为所谓非正规就业也就是“灵活就业”,这种就业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因而具有可行性。但是这种就业方式表现出就业风险高、流动性大、失业率高的特点,如果就业者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将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2.3 旅游非正式部门产生原因和动机研究
旅游非正式部门的产生既有行业本身特点的原因,也有旅游非正式部门经营者自身原因,更有政策的因素。Wilkinson(1995)认为4个原因使得非正式部门成为穷人主要的参与方式:一是不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二是资金投入较少;三是作为一种副业,不容易影响其主业;四是不需要经过政府的许可,相对自由。此外,一些旅游区的政府部门为了加快地区发展,利用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正式部门就业门槛高、需求量小,给旅游非正式部门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许多本地人被迫进入旅游非正式部门。
旅游地居民参与非正式部门活动在动机上也表现出了多样化。旅游研究人员指出绝大多数非正式部门经营的目标是改善社会生活和提高社会地位。Donald Getz和Jack Carlsen(2000)研究了澳大利亚西部农村地区的以个人和家庭为经营单位的旅游非正式部门经营的动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是中年夫妇且经营的是新业务,而他们的动机主要是喜欢这种生活和在农村工作。因此体验一种想要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目标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而经营利润则是次要原因。McKercher(1998)研究了澳大利亚自然之旅供应商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小型旅游企业的一项研究中,Bransgrove和king(1996)发现这些非正式部门所有者的目标有:寻找挑战/刺激,商业机会、生活方式、和长期的经济收益。生活方式的目标在乡村旅游发展地区表现地尤为明显。Smith (1998)还特别评估了第三世界小规模的旅游非正规企业,其建立存在强大的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机制包括:当地控制发展;获取地位;获得俱乐部和商业网络,建立家庭遗产或退休资产的股权收益;雇佣可能失业的家庭成员,和自己当老板。总之,人们从事非正式部门经营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改善生活、体验喜欢的生活方式、获得社会地位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等等。
3 研究述评与展望
通过对旅游非正式部门文献的梳理解析,发现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研究相对较多,在我国尚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对于旅游非正式部门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非正式部门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为主的质性研究为主,研究案例呈现地理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对其管理是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旅游非正式部门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研究还不够完善,未来研究来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激发了本文对未来旅游非正式部门的一些思考与展望。
(1)从研究视角上,目前的研究主要借助于社会学和经济学学科作为理论支持,如果想更好地把握旅游非正式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现象,包括旅游小企业的创立动机、自主就业前景、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发展对社区及当地居民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需要借助多学科交叉力量,如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学科更加成熟的理论来支撑。
(2)研究方法上,旅游非正式部门相关研究多是定性研究,而且多采用案例研究、访谈法等,主要是提供大量的经验性描述为主。如果想要夯实旅游非正式部门理论,应该采用有别于传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从已有理论和文献资料入手,构建相关测量指标,对某些现象进行量化检验。
(3)研究内容上,首先,目前的研究案例地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应该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我国许多地区例如惠州巽寮湾景区、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都出现了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共存的局面,他们在形成、发展、演化机制方面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制度层面要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或是不同国际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异同点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其次,当前学者对旅游非正式部门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就业的影响方面,应从宏观上探究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发展模式,以更好的规范其发展,加强对旅游非正式部门理论积累。最后,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正式部门占统治地位,非正式部门处于产业和市场的边缘,改善非正式部门的市场进入性,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值得学术界和政治家们研究的新议题。特别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非正式部门大量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更是重要。
参考文献:
[1] 蘇静,陆林.非正式部门: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J].旅游学刊,2009,24(1):71-76.
[2] Michaud J. A social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in Ladakh,India[J].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91,18:605-621.
[3] 李星群.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1):19-25.
[4] 贾丽萍.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7, (1):41-46.
[5] Wilkinson,P.F.Pratiwi,W.Gender and Tourism in an Indonesian Village[Z].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2):283-299.
[6] 徐红罡.旅游业中的二元结构及公共政策研究[J].2004,30(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