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评价

2019-10-21李京

健康护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李京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来我院的90例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置留时间以及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置留时间以及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值得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中心静脈导管血流感染

ICU主要是收治危重患者的场所,这类病人的治疗难度一般比较大。中心静脉导管是ICU用来监测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以及肠外营养的最佳方式。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被广泛应用于ICU,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本次研究主要围绕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ICU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均未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患者;(2)患有其它肺部疾病的患者。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0~72岁,平均(56.02±3.07)岁,病程:5-13年,平均(13.21±3.03)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8.05±3.09)岁,病程:6-16年,平均(13.87±3.32)年。通过对比,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并口头指导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给予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1)成立小组: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束化护理知识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方法,在培训结束后,设定相关的考核环节,对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2]。(2)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时,责任护士首先要洗手,其次穿隔离衣、依次戴帽子、口罩、手套,并对所用器材进行消毒,同时,对导管穿刺位置的选择、辅料选择以及规范操作进行评估。对于操作不当的步骤要及时指正。(3)位置选择:穿刺部位首选患者锁骨下方的静脉点作为穿刺点。(4)辅料护理:术后24h及时为患者更换辅料,之后再无渗液的情况下,可一周更换一次辅料,避免感染。(5)并发症护理:导管使用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采集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课更换导管[3]。(7)加强护理:加强责任护士的洗手频率,并确保导管的规范性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评分越低,说明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导管在体内的置留时间越短。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分值越低,说明感染越少。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取x2检验,用(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

2.2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率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2。

3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多是因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原因。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兴起的护理模式,将治疗和护理结合起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它被广泛应用于ICU的护理过程中。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发现,对ICU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9.27±0.61)(8.83±0.27),均低于对照组(11.29±0.65)(11.54±1.17),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感染,感染率为6.67%,对照组出现感染11例,感染率为24.44%,数据得知,观察组患者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是明确的干预选择。责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集束化护理的内容规范操作中心静脉导管,同时,在穿刺之前,要勤洗手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4]。除此之外,责任护士对穿刺点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为合理的穿刺点,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完成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导管置留时间,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集束化护理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6):776-778.

[2]王辉,宋晶.集束化护理在控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3):167-168.

[3]柯丽莉.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2002-2004.

[4]狄捷.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6,1(12):140-142.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