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019-10-21徐京西

理财·财经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经济发展消费

徐京西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政策提出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这种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关键词:消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消费升级

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亦然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经济活动,即生产活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助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发生一定变化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质产品制造过程。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在社会分工体系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变得单调或狭隘,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用途也变得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于是,人们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取满足自己需求的其他商品。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集体劳动逐渐瓦解,演变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由于每个家庭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各个家庭的财富所得也出现了差异,于是,原始部落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即产生了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们交换商品时,必然寻求以价值为基础,等价交换,才能实现交换的公平,所以,在社会分工和所有制——利益差别体出现后,物质产品生产活动采取了商品经济形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生产环节,又称狭义生产过程,指直接生产某种商品的过程;分配环节,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下合作生产商品的劳动者依据一定的制度安排,以货币形式分享劳动所得;交换环节,指获得货币收入的人们通过市场购买自己需要的各种商品;消费环节,指人们购买商品、获得满足的过程。生产环节是生产活动的起点,消费是生产活动的终点和最终目的,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生产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总产品的数量、品种與质量,也决定了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规模和方式;而分配、交换与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分配制度是否合理,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能否得到调动,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市场交换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影响到商品的实现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不仅表现为消费使生产目的得以实现,还表现在消费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的增长遵循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规律,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知道,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俗称“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新中国吸取民国政府缺乏重工业就要挨打的教训,依靠政府投资,集中资源建立起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体系。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展示的潜舰导弹、“巨浪-2”导弹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护国利器,就是得益于当时重工业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近30年,我国依靠强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门类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这期间在出口导向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寻求全球配置资本、人力、技术等资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彻底扭转了短缺局面,中国人民告别了票据经济时代,消费能力得到极大释放,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时期我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还处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不过,庞大的市场规模还是支撑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发达国家以透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走到了尽头,我国的出口导向经济也难以为继,出口贸易对经济拉动的效能骤减,于是,我国政府把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投资与消费,实施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家电下乡税收优惠、鼓励按揭购房等一系列政策,短时间内投资与消费弥补了出口下滑的短板,稳住了经济增长速度,但接下来便出现除了房地产行业,其他行业投资回报递减的现象,政府又不得不加大杠杆继续刺激经济,造成政府债务攀升,负债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67%,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隐患。2009年以来,房价井喷式上涨,严重透支了老百姓的消费力,我国经济陷入债务拉动投资、房地产拉动内需的怪圈。

2015年初,财经作者吴晓波“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成为网上热搜,为什么马桶盖、电饭锅、电吹风这类世界产量最大的国家的“新中产”要千里迢迢跑去日本大量采购国内并不短缺的同类商品……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力,反思中国经济结构与“富起来”了的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改变低水平、低层次产能过剩状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2010年起,我国的GDP总量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GDP总量更是突破了13万亿美元,虽然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城乡经济差距依然较大,满足不同群体消费升级的需求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一方面,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上长期落后于城镇居民,他们对耐用消费品和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具有更大的升级潜力,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对产品内容和结构的消费潜力亟待挖掘。另一方面,一个日渐庞大的“新中产”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物理特征,更注重产品蕴含的精神文化属性,重视消费过程的良好体验,这个阶层消费的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精细化和多样化特征,极大地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因此要满足和挖掘他们的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大力开发本土自主品牌中的高端商品和服务,推进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交通出行、健康体育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与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经济发展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