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2019-10-21吴汉
吴汉
一、勋伯格的概述
“在1874年9月13日,伟大的音乐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降生于维也纳,勋伯格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两个音乐时期,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但是它的主要成就还是现代主义音乐作品。勋伯格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二十世纪非常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受家庭影响,从小学习各种乐器,但是从未学习过正规的创作技法学习,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勋伯格遇到了当时的的作曲家、指挥家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在一来二去的接触下,策姆林斯基发现了勋伯格有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所以决定免费给他讲授音乐创作技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位法,而这也是我们伟大的音乐家勋伯格所接受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便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之旅。
勋伯格一生具有非常多的创作作品,分为三个创作时期,早期的传统创作作品,中期的无调性创作作品,晚期十二音创作。不仅如此,勋伯格还有理论著作和声学,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后面人们研究音乐和和声学提供了依据,勋伯格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有巨大成就。他还在音乐教育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将自己的音乐理念传播与奉献。从1901年勋伯格便开始到高等大学任教,曾频繁来往于柏林赫维也纳两个地区,一直担任教育工作。勋伯格不仅创作新音乐,而且在当时的还创立了私人机构演绎新音乐。而后1933年勋伯格移民美国继续担任音乐教育活动。1951年7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逝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韦伯恩的音乐受到了许多音乐家的追捧,也被世人所认可,韦伯恩也在音乐创作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勋伯格的音乐已经过时,而韦伯恩已经超越了勋伯格。故此在勋伯格逝世后的50年代,被称之为“韦伯恩以后的时代”。
二、勋伯格技法多变风格
(一)传统技法
在音乐创作方面,勋伯格可以说是自学成才,亚历山大教会了勋伯格对位法,加之勋伯格从小学习音乐,所以勋伯格对音乐创作技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当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当时的两位音乐家,一个是瓦格纳一个是勃拉姆斯。在勋伯格对两位音乐家的创作手法掌握和了解的时候,勋伯格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勋伯格也没有摒弃传统的创作技法,好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创作的依据便是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总结了两位前辈的优点,并将两位前辈的创作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就诞生了一个音乐著作《古雷之歌》。
他将勋伯格的构思建立主题的方法,音色与和弦的巧妙结合运用在这个作品当中于此同时,他又将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特点打破音乐小节的规律性,短小精悍的结构巧妙地运用在一起,运用在《古雷之歌》,此作品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年轻的勋伯格一夜成名,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音乐作曲家。
(二)无调性技法
从1908年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段期间,勋伯格开始了自己的无调性作时期。在这几年中,他创作了非常多的部无调性的的作品,有些作品通常都是篇幅较大,结构又是短小的作品,但每一部作品都表现了勋伯格全新的音乐理念,全新的音乐创作风格,标志着勋伯格创作生涯中的非常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勋伯格的创作体裁十分的丰富,几乎无法做到总的概括,但是我们可以大致的总结出来他的创作特征:总结前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从调性原则中完全脱离,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无调性领域。
(1)无调性的产生
在经过长期的传统浪漫主义创作中,勋伯格已经从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创作中发现了调性瓦解的踪迹,瓦格纳的音乐创作之中已经有了半音化和声,他在淡化调性的存在,组件自己的和弦模式。勃拉姆斯创立的发展性变奏,和声使用非常大胆而且变化快,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调性的游离。前人已经有了对调性瓦解的征兆,勋伯格就是照着这样的征兆并且循着这样的征兆,继续探索下去!从前人的作品中总结经验并且将两位前辈的创作风格结合在一起,并且将其进行调性的释放,从而创作出了《升华之夜》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中融合了瓦格纳的半音和弦和勃拉姆斯短小精湛的室内乐特点,使作品非常无限的接近无调性音乐,甚至只差毫厘,但是却仍然不是无调性音乐。顺应历史的发展,也顺应人们音乐需求,勋伯格成为了首个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的人,创作了《第二弦乐四重奏》
从此开始自己的无调性创作时期。发展已经催迫人这样做。
(2)无调性作品
勋伯格认为,音乐的调性和声作品创作进行对音乐的中心调性具有主导作用,能够使听众可以记住中心调性,只要在创作之中围绕中心调性去进行,就不会影响到听众对中心调性的记忆。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
《月光下的彼埃罗》,《管弦乐五首》,《第二弦乐四重奏》。
这个时期的作品相对平均使用十二序列音,但不完全平均使用,这样就可以完全摒弃调性,消除和声。所以这个时期的音乐没有框架没有规章,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作者的内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内心上的恐慌和焦躁。但是没有规章制度的音乐就像是散落的音符加上音乐不均衡的韵律和发展变奏的运行主题方式,渐渐的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讯比个的无调性风格。
无调性的音乐创作手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传统的创作手法有很大的区别,特别体现在音乐的语言结构和句法结构上。
(三)十二音技法
(1)十二音序列
在勋伯格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十二音序列的运用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并非勋伯格突然的想法,勋伯格十分的明白,他的无调性音乐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的松散,不仅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而且自己的音乐不能让自己得到安慰。仅仅是音乐作品的本身,想要表达非常难以表达,必须要借助别的艺术形式才可以得到扩充,使音乐丰富,这样的效果使勋伯格非常不满意。传统的音乐有支撑作品的结构力,但是无调性并没有,这让勋伯格一度十分苦恼。他希望“我的音乐结构有意识的建立在有保障的理念的统一体上,这个结构不应该只产生所有其他的思想,而是应该由它的伴随物——和声来确定"。为了寻求这样的结构力,勋伯格在接下来的音乐创作之中,一直在摸索,在1908到1920年期间的多部作品都或多或少使用了多于或者少于十二个音的序列。1921年,勋伯格创作了第一部完全用十二序列音創作的钢琴《组曲》完成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理想。
(2)十二音序列的使用原则
在十二音序列音的使用中,勋伯格将其制定了严格的使用技法,用十二个序列音次序相连的音符谱曲来制定框架,使乐曲有了支撑力。编曲者可以将十二个音本来的形式直接使用,也可以将序列音通过逆向的顺序使用,也可以通过倒影的形式,也可以将他逆向加倒影的形式运用在曲谱里,在这个基础上可随意搭配。。但是在十二序列音全部呈现之前,每一个音只能在在曲谱中呈现一次,不允许反复。
结语
笔者在经过长期的音乐理论学习对勋伯格的音乐创作进行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勋伯格一生的艺术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在整个音乐历史上具有非常地位,但是勋伯格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创作非常的难以把握,所以勋伯格的创作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对西方音乐研究者和和声研究者能够一些依据。使人们对勋伯格的创作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写到这里,勋伯格的风格和技法还有待我们学习和研究,笔者仅以此为契机,启迪人生新的学习旅程。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