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疾病控制的影响

2019-10-21李焕荣王建云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家庭医生

李焕荣 王建云

【摘  要】目的:观察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其中43例签约家庭医生并展开相应干预,为其三个月。比较研究前后组间血压水平差异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研究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41.45±5.01)mmHg与(92.61±3.70)mmHg,观察组分别为(126.49±4.92)mmHg与(81.73±2.64)mmHg;观察组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精神状态、身体职能4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医生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血压控制指导,采用针对性干预方法令患者改进血压控制行为,提升血压控制有效性。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家庭医生;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13-01

高血压疾病若控制不当易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直接威胁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1]。在临床控制方面,除了药物控制血压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若患者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吸烟饮酒,也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2]。社区家庭医生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利民活动,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对患者更针对性的疾病健康管理。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证实了家庭医生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有益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社区高血压确诊病患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区间处于51-75岁,平均年龄(62.39±5.88)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区间处于53-75岁,平均年龄(62.87±4.72)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为本社区常住居民,观察组对象对家庭医生模式知情,已签约家庭医生并已缴纳相关费用,同意社区医生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患者本人可正常沟通。

剔除标准:除高血压疾病外存在严重肢体障碍/残缺疾病者、严重脏器器官疾病需长期卧床者、无法有效沟通交流者、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仅在社区医院内为患者提供免费血压监测,回答患者关于高血压疾病相关问题[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家庭医生模式,具体如下。

1.2.1签约家庭医生

首先让患者了解社区家庭医生的实施目的、意义、优势,在签约家庭医生后为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包含其健康体检表、个人基本信息、血压随访表等。通过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方式定期了解其血压状况并制作血压波动表,对血压展开持续监测。家庭医生签约当天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评估其健康状况。通过初步检查了解其血压水平以及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基础状况,与患者沟通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的频率及时间。

1.2.2随访

电话随访可每周一至两次,了解患者体重、心率、血压等项目的数值变化。询问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服药,是否在用药期间出现忘记服药或自行减少药量行为,记录患者随访期内吸烟饮酒状况。上门随访每个月至少一次,了解患者真实生活状况。现场在家中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测量仪,每次随访半小时左右,耐心解答患者疑惑,了解其运动方式、降压药物选择、用药剂量控制等,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身体基础状况适当调整。

1.2.3健康指导

通过健康知识教育普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并发症预防、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让患者了解高血压并发症危象,提升其对血压控制的重视性与主动性。由于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必须强调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在饮食方面应尤其重视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必须控制在六克以内,多食用豆类、水果、蔬菜,减少脂肪、胆固醇及热量摄入。

1.3观察指标[4]

于研究结束时(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水平,生存质量包含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精神状态、身体职能共4个维度,分数越低表示该维度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状态

比较研究前后两组高血压病患血压水平变化,显示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滑,观察组下滑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2生存质量

比较在研究进行3个月时两组患者在精神及生活两方面的生存质量水平,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精神紧张、营养过剩、盐分摄入量过多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早在2011年开始,我国便逐渐展开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对患者展开连续、系统、全面的社区干预。

本次研究中签约家庭医生的观察组病患血压水平控制状况更为理想且生存质量更高,说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能够对患者展开更系统性、科学性的疾病控制教育,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药物服用、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方面更具针对性。能够依托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降低患者去综合性医院就诊的频次,缓解过度医疗现象,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血压控制有效性。

參考文献

[1]林盛强,王金明. 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血糖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7,39(03):400-402.

[2]谢敏,宋阳春.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家庭医生管理模式评估[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05):462-466.

[3]翟梅英. 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依从性影响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1):3-5.

[4]谢伟寿,郑定容,黄金娥,王春鹏. 家庭医生闭环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6):1288-1291.

猜你喜欢

社区高血压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尼群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中国式家庭医生:源于社区易,再进社区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