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

2019-10-21刘召君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

刘召君

【摘  要】目的:分析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研究中依照双盲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68.0%,低于观察组的92.0%,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检验各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清除术与尿激酶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辅助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微创清除术;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84-01

高血压脑出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此类患者会出现偏瘫、头晕、瞳孔缩小等,有时还会有休克。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需通过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症状,清除血肿,以免再次出血,以此改善患者症状[1]。在现代化医学不断发展中,微创手术可提高治疗效率,还可促进患者康复。患者联合使用尿激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分析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护理措施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CT检查,脑出血量超过60ml,与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相符。研究中依照双盲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中的男女患者有27例与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8至78岁,中位年龄段为(65.3±5.1)岁。出血部位:脑叶出血31例,基底节出血1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最小年龄为5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为(64.8±4.9)岁。出血部位:脑叶出血30例,基底节出血2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微创清除术治疗,借助CT机测量颅骨血肿深度,操作时注意避开周围组织的血管与功能区域。将中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于血肿腔内注入硅胶引流管,随后再凝状血肿与血凝块内使用注射器抽取抽取40%血肿,4h后注射4ml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6h后再放开。计量引流出的液体,每天操作3次。术后第4至第7d复查患者CT,观察患者血肿情况,彻底清除后可撤出引流管。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尿激酶治疗,借助CT机测量颅骨血肿深度,操作时注意避开周围组织的血管与功能区域。将中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麻醉处理后应用手摇钻脑颅,植入硅胶引流管,抽取40%血肿,并在血腔内输入2万U尿激酶与4ml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6h后放开。计量引流出的液体,每天操作3次。术后第4至第7d复查患者CT,观察患者血肿情况,彻底清除后可撤出引流管。两组患者均予以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病情观察护理。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的变化,注意瞳孔大小、肢体反应以及意识状态等。如发现患者的瞳孔出现异常,意识并不是很清楚,护理人员需应用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如患者表现出低血压或血压升高、呼吸频率过缓等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处理。(2)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引流管应保持密闭状态,同时还需每天帮助患者更换引流袋。更换期间还应规定引流管,以免脱落。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以免受压、扭曲以及血凝阻塞等,维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袋的液体颜色变化,记录液体量。护理人员应注意,引流管的开始端应高于穿刺点,末端低于穿刺点,以免穿刺孔出现漏液、反流。治疗4d后,依据患者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是否消失。无血肿后可拔出引流管。(3)肺部感染护理。为减少患者耗氧量,护理人员可使用冰袋、冰帽等物件,以促进脑功能恢复。同时护理人员需注意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呼吸通畅。针对长时间卧床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将呼吸道与口腔中的分泌物吸出。可使用雾化吸入或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2]。(4)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经有效治疗与护理后,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护理人员便可对其展开健康教育,向其说明手术治疗的效果,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于抑郁、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展开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帮助患者康复训练,以便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住院时间,并应用NIH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痊愈:患者无任何病残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至100%;显效:患者病残等级在2-3级,NIHSS评分减少幅度在46%至90%之间;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至45%之间;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到18%。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统计采用SPSS19.0,并分析处理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来表明,组间之间的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68.0%,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低于观察组的92.0%,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检验各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微创手术治疗会出现凝血梗阻,而联合尿激酶治疗,可促使血栓与血块溶解,排出脑内,且此种药物无毒副作用[3]。在此期间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将微创清除术与尿激酶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辅助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宝东.尿激酶联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54-55.

[2]佚名.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J].药品评价,2019,16(02):45-48.

[3]張广宇.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89.

猜你喜欢

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