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9-10-21毛莹李星渝戚琴琴颜蓓茜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围术血肿偏瘫

毛莹 李星渝 戚琴琴 颜蓓茜

【摘  要】目的:总结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和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做好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30例高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住院时间为(10.32±2.68)d,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67%。结论: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特征,在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能降低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手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68-02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灶位于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是指头部外伤3周或3周以后出现的血肿症状,患者以精神障碍、偏瘫、头痛、痴呆为主要表现,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脑疝形成、脑组织受压、移位,死亡率达5~20%[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血栓、再出血、肺炎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在围术期做好各项护理干预是巩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总结了慢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详见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80~86岁,中位年龄(83.14±2.26)岁,有9例患者存在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受伤时间为1~4个月的有5例,4~5个月的有4例。临床表现包括1例感觉异常、7例头痛伴随恶心呕吐、8例反应迟钝合并精神异常、14例肢体偏瘫。颅脑CT检查发现有9例双侧血肿、21例单侧血肿,且血肿均为幕上大脑凸面。合并症包括6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4例伴随腔隙性脑梗死。

1.2手术方法

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局麻+基础强化麻醉后行颅骨钻孔引流,在血肿层相对最厚的一处钻孔,切开硬膜,如发现黄褐色或暗红色液体流出则置入14~16#引流管,双侧血肿患者手术分2次进行,中间间隔7d。围术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

1.3观察方法

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感觉异常、肢体偏瘫、反应迟钝、精神异常等临床癥状完全消失,颅脑CT或MRI扫描发现血肿完全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仍有偶发性症状,血肿消失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血肿仍残留约25~5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结果

30例高龄患者有24例治愈、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00%,住院时间为(10.32±2.68)d,无死亡病例。有2例患者术后复查颅脑CT发现有少量低密度积液在残腔残留,但无进一步进展。

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0.67%。纠正低氧和电解质紊乱,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后肺部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压疮患者定期翻身活动,做好肢体被动活动后症状得以缓解。

3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症,或存在长期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因此高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和手术耐受性均较差。目前多采取微创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从而及时清除血肿,纠正患者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颅脑症状[3],但受高龄因素影响,即使是微创手术,仍存在一定风险,术后会出现肺部感染、癫痫等并发症,因此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是预防并发症、巩固手术效果的必要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高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住院时间为(10.32±2.68)d,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67%。护理方法和体会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请各个相关科室共同会诊,总结各方经验和建议,将患者生理指标调整至理想状态,同时对患者肢体活动、瞳孔和意识变化等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协助患者进行颅脑CT、心电图和胸片检查。针对部分行为异常、反应迟钝的患者,需警惕意外伤害事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安全宣教,同时做好环境护理,避免入院后再次手上。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手术流程、方法和预期疗效,使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接受手术;②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多鼓励患者,用眼神、微笑、握手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术中协助主刀医师完成钻孔引流操作,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则立即告知医生处理;③术后护理。(1)尽管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且具备微创优势,但仍会出现血肿复发、癫痫、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采取合理体位,让患者头部偏向患者,保持头稍低位,从而促进充分引流,避免张力性气颅。术后早期可大量补液促进脑复位,补液量约2500~300mL/d,可嘱咐患者多饮水。(2)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畅通,变换体位时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脱。无法有效配合的患者可采取肢体约束,避免因躁动不安而自己拔出管道。在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若引流量少或无引流液,颅内压正常时可考虑拔管,通常在术后72h即可拔管,但需严格注意无菌操作,边旋转边晃动,轻柔的将引流管拔出。(3)并发症预防。定时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清除口腔分泌物,加强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控制探视人员和次数,每日雾化吸入化痰药,预防肺部感染。采取地西泮、甘露醇、呋塞米治疗能减轻脑水肿,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和物理降温,预防癫痫发作[4]。针对偏瘫和意识不清的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床位平整干燥、床垫松软,在骨骼突出位置加放气圈和棉垫,定期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

综上所述,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特征,在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能降低死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倩,姚菲,王磊,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复发情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00-403.

[2]周娟,段晓春.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27-129.

[3]胡杨杨,狄广福,徐宗华,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2):170-176.

[4]张占伟.改良膝胸卧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17(3):268-270.

猜你喜欢

围术血肿偏瘫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