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使社会新闻报道与受众更贴近

2019-10-21刘剑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受众措施问题

刘剑平

摘  要:在当前信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想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社会新闻报道模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访和报道社会新闻,使新闻报道更贴近民众与生活,将电视新闻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社会新闻报道;受众;问题;贴近;措施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良好的传播效果就是受众的数量与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样社会新闻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有效吸引受众是当前电视记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人们不管是看电视,还是读报纸,都会发现新闻报道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多新闻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一改以往严肃的面孔,将大量的网络语言用在报道中,使得新闻报道更“接地气”。为此,下文对社会新闻报道有效吸引受众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1现阶段社会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

1.1过于重视报道程序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人们常说的一个话题就是过于重视报道程序,而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的存在。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主要内容就是传播党的思想与方针政策,这样在报道中大部分记者认为报道程度很重要,而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其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社会新闻报道都将程序与内容混在一起,认为在报道的过程中只要按流程走那么内容就可以忽略不考虑。但是这种报道方式不仅没有将新闻报道的价值发挥出来,让受众了解社会新闻事件,还给新闻报道套上了程序枷锁。

1.2报道中没有转换读者视角

因为社会新闻报道的主要事件大部分都是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等,而这些内容本身就与受众存在距离感,所以受众不可避免的忽视了社会新闻报道。另外,受众还是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比较关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新闻记者难以有效找到新闻报道的突破口,进而也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

1.3内容千篇一律

人们在对时政会议新闻进行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还是这些人、这些事,说的还是这些话。”这种情况,而产生该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闻报道对会议过于关注,而且关注的角度也与受众角度不符,人们无法了解会议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新闻报道价值比较低。例如在市县会议报道中,电视记者的报道中大部分内容是领导的业绩、成就等,忽视了会议中所提到的民生政策及民生信息,这样一来,新闻报道与受众没有较大关系,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并且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2社会新闻报道贴近受众的有效策略

2.1改进新闻的报道方式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新闻不是直播报道,那么记者要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少讲一些大话、空话、套话,使得报道的内容与受众更贴近。如市县两会,从民生的角度进行报道可以更好缩短受众与会议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对会议的兴趣度,这样,会议主要的精神作用就通过新闻报道充分体现出来,而受众在关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会议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作用。

如果新闻报道的方式是直播,那么电视记者就要多关注参会主要领导说的话,将实质性的内容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受众对社会新闻报道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另外,在社会新闻报道的的过程中,电视记者还要做好采编工作,一方面要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站在受众的角度上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减少对相关领导人的报道;另一方面,在后期剪辑中,少用一些会议现场的图片,多用一些与会议内容相关的数据表格,这样一来,新闻报道就显得更加丰富、生动、有层次性,受众的关注兴趣也就越来越高。

此外,除了对两会事件的报道,对各级党政机关会议的报道也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让受众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

2.2贴近受众语言,运用通俗易懂的解说词

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相比较,存在不同的一点就是电视是线性传播,而报纸是文字传播,对于新闻内容可以反复阅读和推敲。受众在对报纸进行阅读的时候,对于较长的语句可以多次阅读,直到理解为止。但是电视新闻报道则不可以,其稍纵即逝,受众对于不明白的地方难以重复推敲。因此,要求电视记者在报道社会新闻事件的时候,从而平民化的角度出来,使用一些受众可以理解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上的语言和词汇,甚至是网络上的流行语,这样受众在观看社会新闻报道的时候也可以快速理解报道内容。另外,电视记者在解说的时候,不要过多使用官话、套话,如“乃”、“为此”等,要将其该成常见的词语,如“这是”、“因为这个”等,这样报道更具亲和力,受众也一听便懂。例如中央台电视在对“你幸福吗”这一系列的采访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体现受众的心声,将受众所说的玩笑话大量引入其中,使得报道的趣味性更浓。另外,受众对于问题的回答也一字不差的放在报道中,这样使得报道更“接地气”,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3增加解读性报道

因为社会新闻报道大部分都是对时事政治的报道,所以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但是由于对关键信息缺乏有效的解读,因此导致受众对很多内容都难以理解。为此,电视媒体在社会新闻报道的时候,为了使得报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不仅要对详细有效的解读新闻关键词,还要针对同一问题开展一些配合性的报道。例如在乌苏市脱贫攻坚专题会议报道中,阿达力别克·巴合提汗提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统筹巩固提升与精准脱贫同步推进,主动学习借鉴贫困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经验,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增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在本次报道中,要针对该内容进行详细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可以将对老百姓脱贫致富道路的采访报道加入其中,并且将相关纸媒对该会议内容的报道也加入其中。该报道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加上对老百姓的采访,使得的新闻报道对关键词更具解读性,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吸引受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为了使报道内容与受众更贴近,电视记者在报道的时候不仅要尊重傳统的报道规律,还要与受众的生活向贴近,报道受众所关心的话题,同时还要改进新闻的报道方式、运用受众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将社会新闻报道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如何让新闻更好服务受众[J].新闻窗,2017(2):74-74.

[2]  周源.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拉近与受众的“阅读距离”[J].赤子(上中旬),2015(23):80-80.

猜你喜欢

受众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