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9-10-21刘又红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儿科家属患儿

刘又红

【摘  要】为探讨在对儿科疾病患者治疗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儿科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3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管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为95.00%,平均住院时间为7.41±1.34d,与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80.00%、15.76±2.34d)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表明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将护理服务贯穿于每个工作细节当中,对患儿病情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儿身体康复的速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儿科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常规护理;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18-02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诊疗与护理路径不断出现,在患者疾病的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优势。其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频率较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对患儿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完善的临床护理方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诊疗与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方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减少了资源上的浪费,得到了多数医生与患者的接受与认可。如今,临床路径管理逐渐受到了医学界人士更多的重视,医疗服务不断向程序化、全面化方向发展,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应用价值较高,适宜采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儿科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3月,其中,共28名男性患儿,其余22名患儿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1]。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指导患儿完成各项基础检查工作,观察患儿临床症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开展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等工作。

观察组以临床路径管理为主。对科室内患儿疾病特点进行分析,医师、护理人员之间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完善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案。首先,由医生对患儿病情情况进行评估,按照临床路径管理中的相应流程,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医治,与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该路径中具体实施内容,向其讲解每一路径存在的意义。其后,由主管护士来负责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为了缓解患儿家属紧张的情绪,可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使其能够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根据对照表单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患儿家属可熟知患儿治疗流程以及需要配合完成的工作内容。为确保患儿的住院安全,主管医师和主管護士应定时查房巡视,了解患儿病情情况,将每一次查房结果详细记录在表单文本中。待患儿出院后,想患儿家属发放满意调查表,对本次护理服务进行评分。此外,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实施过程中,科室中参与人员应定期开展研讨林,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诊疗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1.3观察标准

统计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情况,其中,总分值为100分,若评分值超过90分,则表示为满意,若分值超过80分但小于90分,则表示为基本满意,若分值在80分以下,则表示为不满意[2]。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用于本次实验数据整理,计量、计数单位分别用(`x±s)、%来表示,在t、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满足P<0.05的条件,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观察组仅1位患儿家属表示不满,总体满意度为95.00%,住院时间明显所选,对应数值为7.41±1.34d,与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80.00%、15.76±2.34d)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讨论

临床路径包含了循证医学、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师、护理、管理、患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下,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儿科临床诊疗与护理工作质量,帮助患儿身体尽快康复,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说,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真正为患者所考虑,注重患儿诊疗与护理中的每个工作细节,确保患儿的住院安全。此外,在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后,通过对患儿诊疗服务流程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掌握住更多的护理技能,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成长。

临床路径管理是当下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患者诊疗流程的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患儿家属可协助医务人员的工作,共同来调整患儿的情绪,便于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该管理模式下,医疗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就管理方面,临床路径管理流程更加明确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简化了相应的诊疗步骤,便于更好的管理[3]。就诊疗方面而言,各个诊疗项目的开展更加规范化,患儿可以此接受到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多方面的服务,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患儿并发症状发生频率降低,加快了患儿身体康复的速度,患儿住院时间所选,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得到多数患儿家属的满意。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为95.00%,住院时间为7.41±1.34,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儿科疾病患者治疗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患儿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流程更加明确,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各项服务质量,帮助患儿身体尽快康复,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彩丽,付娟娟,王红星等 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3):275-282.

[2]李敏奇,白洁,夏景林,陈英耀,薛迪.临床医师临床路径应用和实施效果评价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7,37(07):8-11.

[3]任彩丽.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的随机对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儿科家属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