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新生儿安全问题研究进展

2019-10-21郭慧君赵慧敏

健康护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安全

郭慧君 赵慧敏

摘要: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护理工作量大且烦琐,新生儿住院期间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安全是产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查阅文献后就以下产科新生儿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关键词:安全;产科;新生儿

1.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问题

1.1新生儿坠床、摔伤

1.2新生儿低血糖

1.3新生儿被盗、被骗

1.4母婴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呛奶、窒息、感染。

2.安全问题影响因素

2.1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没有严格管理护理质量, 缺少防范不安全事件的意识;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落后,没有与时俱进;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制度不健全、更新慢,指导与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是新生儿病区护理安全的最大威胁。

2.2人员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均;护士安全风险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安全培训及考核标准;未形成人性化管理。

2.3环境因素

产科环境是一个特殊场所, 人员多, 流动性大, 环境因素复杂。母婴同室病房因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洗手是影响手卫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時不能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不洗手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其他因素包括:家属及产妇洗手意识差,在接触新生儿前不洗手,随便抱孩子或喂奶、病室环境空气污浊、不严格的配探视制度、新生儿衣物不专用、不消毒。同时较容易出现新生儿摔伤和抱错等情况[2];部分医院布局不合理,产科病房安全设施跟不上,没有安装闭路监控设施,未设门卫,给爱婴区管理带来不便,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新生儿被盗的危险。

2.4新生儿自身因素

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相貌、特征相似,且不具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往往会造成抱错新生儿、新生儿被盗的情况发生。新生儿机体功能及全身器官功能尚发育不完全, 特别是免疫系统能力较弱, 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菌的入侵,严重时会威胁新生儿生命。由于新生儿胃的形状与成人不同,呈水平位,没有形成弯曲,新生儿吃饱后易发生溢乳;产妇哺喂知识不足,可造成其喂养姿势错误,容易造成新生儿呛咳、窒息[3]。在新生儿沐浴前0.5h~1.0h哺喂后送入沐浴室进行沐浴易引起呕吐;沐浴时,护理人员动作幅度大,个别新生儿的呼吸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咽喉狭窄,发育差,吞咽反射不灵敏,引起隐性呕吐,护理人员又未观察到,这些均可造成窒息[4]

2.5技术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无论是医务人员的医护水平还是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 都在不断地优化升级, 医护人员需要对专业技术和各自领域的先进设备不断地学习, 从而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思想能够进一步提升。

2.6产妇及家属方面

产妇及家属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知识、新生儿安全意识淡薄,易造成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的欠缺,不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安全问题的发生;长辈思想落后,加之目前月嫂的出现使得很多护理知识被其歪曲。

2.7文化因素

文化是医院长期安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良好习惯,为了减少差错安全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护理安全管理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新生儿安全问题改进措施

3.1科室护理管理

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专项管理制度,包括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查对制度、新生儿交接制度、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新生儿意外应急处理及防范措施等。从新生儿出生至出院的各种治疗护理过程都应建立护理操作规程,细化、优化产科新生儿相关工作流程并制定新生儿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组织管理上需成立产科新生儿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产科与儿科的合作。质控上开展新生儿安全管理质量监测,定期分析监测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督导活动。针对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做好质量持续改进的记录,定期跟进质量持续改进报告。

3.2护理人员

3.2.1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工作中实行老中青搭配,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采用“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使得工作安排更合理有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减少了医疗隐患,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2.2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

应经常组织科内的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时刻提高警惕,尤其对刚入科的实习生、进修生、低年资护士,应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展开模拟讨论,提出预防措施,逐步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制度。

3.2.3给予培训并定期考核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每季度进行不良事件分析,警示教育;每半年进行一次讨论,优化流程,分享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成功案例(以PDCA形式)。针对本医院或外院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评估、防范风险的意识,必要时进行全科常规培训、重点岗位或人员培训;护士长定期抽查责任护士安全相关制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

3.2.4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提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每年选拔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先进的技能和管理方法。人文关怀:针对护士的负性情绪给与激励和赏识的方法,并利用无惩罚的规定让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事件,提升护士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

3.2.5加强中、夜班护士的巡视力度

新生儿夜间需乳量增加,产妇及家属处于熟睡状态,新生儿可能发生窒息、低血糖等风险。巡视任务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新生儿生命或造成新生儿损伤的意外事件, 如发现溢奶、脱管等危险事件或呼吸、循环异常等病变征象, 需立即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并同时呼叫医师和责任护士予以及时救治。

3.3品管圈

鼓励对难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品管圈的形式解决问题。成立品管圈小组,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选定主题和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况及要因,制订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我国李兴川等[5]运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取得良好效果,其重点改善了有窒息危险和感染危险两方面。莫妮娜等[6]通过品管圈降低了新生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自我评价并提高了产妇的综合满意度。因此临床工作中采用品管圈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彼此之间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降低临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升了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4对家长的健康宣教

新生儿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新生儿存在安全隐患的识别、预防及保护措施不了解,这也是新生儿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之一,因此需要对家长进行多样化健康宣教。入院前,对家长强调科室的规章制度以及新生儿安全注意事项,加强产妇以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其进行宣教指导可采用多样的宣教形式:通过印发健康手册、卡片、张贴宣传资料及举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3.5针对新生儿坠床、摔伤

新生儿跌落是产后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母亲产后体力消耗、疼痛、困倦无法很好的照看新生儿,而父亲或其他家属可能由于疲劳、粗心无法确保新生儿安全。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病房巡视并给与新生儿安全宣教指导。我国杨凡等[7]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 范及应急预案,设备完好,加强工作人员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与培训,重视环境、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实时预测风险,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生儿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3.6针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新生儿低血糖很常见,文献报道:30%以上的新生儿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15%会被诊断为低血糖,约10%有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可能[8]。低血糖症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低出生体重儿或临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低血糖最常见的行为是喂养异常。我国顾妙峰等[9]研究指出当新生儿有以下危险因素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值:依据临床评分的孕龄、宫内 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低体温、复杂型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初次哺乳间隔>2小时以及羊水过少。其中羊水过少预测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性最强。然而由于新生儿对低血糖有一定耐受性,早期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持续低血糖可引起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并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我国刘宁等[10]进行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RT)在低血糖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结果表明GRT作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升级,应用于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血糖监测不仅能较好地反映血糖水平变化,还有助于血糖管理及相关研究进展。我国陈蓉等[11]给早期新生儿低血糖使用简易加奶装置有利于尽早纠正低血糖。我国朱晓莉等[12]对原有的规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取得良好效果,即制定规范的血糖监测流程和质量标准,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管理与操作能力,优化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方案,提升产科优质护理质量。Hegarty[13]通过随机、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指出单剂量口服40%葡萄糖凝胶200mg/kg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3.7针对新生儿被盗

新生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 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新生儿的交接工作:分娩后及送回病房前由2名助产士和产妇共同核对新生儿信息、送病房后由2名助产士和产妇及家属三方共同核对新生儿信息;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新生儿出入病房 (室) 时, 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 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我国滕燕萍等[14]通过规范新生儿踝标识带信息内容,设置不同体质量新生儿踝标识带松紧度表,制定踝标识带细则,完善新生儿身份信息胸牌的制作。并对护士进行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家长加强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从而提高了新生儿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质量。 我国李双凤等[15]在原有条形码腕带上增加了自制手编绳圈可有效落实新生儿病房身份识别。我国刘永戍[16]通过对4000余例住院新生儿使用电子腕带可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率,降低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及家长满意度。

3.8针对母婴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呛奶、窒息、感染

母婴同室不仅能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使母婴关系密切,更好的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但产妇与新生儿同室也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如感染、呛咳、窒息等,从而加大了新生儿护理的难度。

3.8.1新生儿感染

據文献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为4.5%~11.4%[17],因此需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测项目,职责明确。定期进行监测,使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手卫生管理:医院感染质控科每月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知识抽查,并进行洗手后手部细菌培养监测;对家长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并定时给与免洗手消毒液;采用安全警示标识的使用,如“抱我前您洗手了吗?”限制陪侍与探视并告知家属严格遵守探视时间,每天给每床发放1张探视卡,每位产妇限探视人员1名;对母婴的衣物进行分类,分别放置,家属及产妇在接触新生儿时,应当洗手以及消毒。

护理安全策略是是加强院内感染及各种风险控制制定的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护理安全制度、质控评价、弹性排班制度、护理操作考核及护理满意度调查共 5 个方面。我国李雪玲等[18]研究发现护理安全策略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提升产妇及家属快速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预防新生儿感染 ,熟知产后健康知识方面效果显著。陈明等[39]研究表明护理安全策略的护理成效高于普通护理,不仅能够降低产褥期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 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3.8.2针对新生儿呛奶、窒息

呛奶在新生儿期常见, 奶液吸入肺部深处会造成吸入性肺炎, 甚至堵塞气道造成窒息。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产后新生儿呛奶、窒息需要时刻防患于未然。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结构应嘱咐其保持侧卧的体位,防止外溢的乳汁倒流回气管,造成气管阻塞,引发新生儿窒息。母亲和新生儿避免在同一张床入睡,需针对新生儿呛奶引起的窒息要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我国赵少飞[19]指出应用新生儿安全睡眠支架可防止和减少新生儿呕吐及呕吐后的呛咳率以及其它并发症。此外针对产后母婴同室病房发生呛奶的新生儿进行分析, 总结并优化预防、急救、护理的各项措施, 对护士进行培训, 对新生儿父母进行健康教育。以上方法都是保证新生儿安全、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意外窒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睡眠的位置、地点及周围的环境,如新生儿睡大床、周围物品像枕头、床垫、毯子等都是引起新生儿意外窒息的危险因素。此外,产后镇痛的药物会引起嗜睡,尤其是那些用于术后剖宫产疼痛的药物,并且产妇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在此情况下母亲抱着新生儿入睡增加其坠床、窒息的风险。Molly Killion[20]指出产后母婴皮肤接触存在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如:母婴皮肤接触的流程缺乏标准、护理人员缺乏母婴皮肤接触的知识和技能、在医护人员未重视的情况下或母亲疲倦状态下新生儿口鼻受压发生意外窒息。Moon RY等[21]进行的四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通过为期60天的网上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加家长对新生儿安全睡眠的知识了解并增强了家长的依从性,但降低新生儿意外窒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总结:

总之,加强并保障新生儿安全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要求产科工作者不断提高新生儿安全意识。未来应从人、物、环境、制度以及细节上全方面实施安全措施;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为产科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有部分医院硬件条件落后,只实现了人防未实现机防,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有效的措施保障新生儿安全。

参考文献:

[1]Sax H,Allegranzi B,Chraiti MN,et al.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nd hygiene observation method[J].Am J Infect Control,2009,37(10):827-834.

[2]華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3]Feldman-Winter, L. and J.P. Goldsmith, Safe Sleep and Skin-to-Skin Care in the Neonatal Period for Healthy Term Newborns. Pediatrics, 2016. 138(3).

[4]Korah,N-,S.Zavalkoff,and A.S. Dubrovsky,Crib of Horrors:One Hospitals Approach to Promoting a Culture of Safety .Pediatrics,2015.136(1):p.4-5

[5]李兴川,陈志美,李仁兰, 等.应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3):512-514,518.

[6]莫妮娜,徐凌燕,朱燕飞, 等.品管圈模式在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2-3624.

[7]杨凡,张一男,姜红, 等.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风险与防范[J].安徽医药,2019,23(4):775-777.

[8] Deborah L.Harris,Philip J.Weston,Jane E.Harding.Incidence of Neonatal Hypoglycemia in Babies Identified as at Risk.JOURNAL OF PEDIATRICS,20 1 2,

161(5):787-791.

[9]顾妙峰,侯海静.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与潜在病因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5):566-569.

[10]刘宁,程国强,张鹏, 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高危新生儿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19-23.

[11]陈蓉,祝志娟,马银芬.简易加奶装置应用于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应用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9,18(2):50-52.

[12]朱晓莉,俞蓉,张晶晶, 等.基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方案改进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9,33(12):2113-2117.

[13]Hegarty, J.E., et al., Prophylactic Oral Dextrose Gel for Newborn Babies at Risk of Neonatal Hypoglycaemi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Dose-Finding Trial (the Pre-hPOD Study). PLoS Med, 2016. 13(10): p. e1002155.

[14]滕燕萍,逦滢,肖云霞, 等.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安全管理规范的实践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8,17(3):88-90.

[15]李双凤,毕海燕,夏琴娟.自制手编绳条形码腕带在新生儿身份识别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3):271-272.

[16]刘永戍.新生儿电子腕带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报,2017,24(18):74-75.

[17]郭健英,郭秀妹,钟双玲.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3038-3040.

[18]李雪玲,周乐山,麦淑珠.護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4):123-126.

[19]赵少飞,谢丽群,赵莉娜,李志云,温济英,卢小娟,黄焕英.新生儿安全睡眠支架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05):609-611.

[20]Killion, M.M., Skin-to-Skin Care and Rooming-In: Safety Considerations. 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 2017. 42(2): p. 115.

[21]Moon, R.Y., et al., The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obile Health Interventions on Infant Sleep Practic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7. 318(4): p. 351-359.

猜你喜欢

产科新生儿安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