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5例毕业生体检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019-10-21冯敏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检出率肾结石脂肪肝

冯敏

【摘  要】目的:探讨高中毕业生群体的患病情况及原因。方法:对参加某校2018年度招乘体检中465例高中毕业生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声检查465例中检出疾病59例,检出率12.69%,排在前五位的是肝内钙化灶、胆囊息肉样病变、脂肪肝、胆囊结石、肾结石等。结论:超声检查安全、无创、经济及方法简单,为年轻群体的防病控病提供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88-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无痛无创、简便、快速、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的超声检查技术对人群进行检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同时随着超声医生对腹部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使许多疾病得以被在早期发现。本文对2018年3月参加某校招乘体检的高中毕业生465例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对象:参加某校招乘体检的高中毕业生465例,男性216人,女性249人,年龄16-19岁。均无既往史及临床症状。

1.2  检查仪器及检查方法: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 P6 PRO和飞利浦公司的PHILIPS HD11 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3.5-5MHz。采用二维超声常规检查,必要时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受检者当日清晨空腹,充分暴露腹部,检查时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对肝脏、胆道系统、胰腺、脾脏及肾脏做多切面扫查记录检查结果。

2结果

465例应届高中毕业生中,59例超声检查检出疾病,检出率12.69%。按病种检出率分析,排在前五位的从高到低依次为:肝内钙化灶、胆囊息肉样病变、脂肪肝、膽囊结石、肾结石,不同疾病检出及性别分布情况见下表。

3讨论

3.1  肝内钙化灶  在 20~50 岁的人群多见,一般为单个钙化灶,多数肝内钙化灶是在正常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对于肝内单个或多个孤立无融合的钙化灶,无自觉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先天发育、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或损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病变,如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或肝脏创伤愈合后改变。肝内钙化灶的出现多表明病变已趋稳定或愈合,通常局限于疾病区内,是肝实质的非特异性钙化[1]。肝内钙化灶超声表现为:肝内各地位内是呈弧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强回声,境界清晰,有时伴有明显声影,无扩张的胆管可见[2]。本次超声检查发现肝内钙化灶18例,检出率最高,且年龄均小于20岁,男性多于女性。

3.2  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超声检查胆囊时发现。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形态、部位、大小、数目及组织回声特征等。超声检查中可见胆囊腔内壁上的息肉样病变,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息肉样病变后无声影,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对于较大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应检测有无血流信号。影像学检查方法只能表明息肉的存在,并不能揭示息肉的病理性质,所以体检发现病例应进行随访,观察其动态变化,以防恶变。本次检查结果中,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例数多,且男性多于女性。

3.3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3]。脂肪肝是因过量饮酒、肥胖、蛋白质缺乏、妊娠、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药物毒性作用等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或右上腹隐痛等。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左右[4]。其超声表现为肝脏轻度或中度增大,轮廓尚较整齐平滑、肝缘可较圆钝。声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近场回声细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远场回声衰减微弱而稀少。肝肾回声反差增大。肝内管道分布走向常不太明显,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本次检查发现脂肪肝8例,均为男性,轻度脂肪肝6例,中度脂肪肝1例,重度脂肪肝1例,检出率较高。

3.4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胆囊结石与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同时也认为与人们食物成份比例不合理(高脂饮食、低纤维成分),进餐方式不良习惯(不食早餐或晚餐过饱)等有关。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首选超声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接近100%[5]。典型超声表现为:胆囊内有强回声团,后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本次超声检查发现6例,且男性多于女性。

3.5  肾结石  肾结石是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左右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影响肾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与结石的形成相关。40%~75%的肾结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结石较大,移动度很小,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或在身体活动增加时有隐痛或钝痛。较小结石引发的绞痛,常骤然发生腰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呈阵发性。超声检查且有独特的优点,尤其多见X线不显影的阴性结石或骨骼重叠、胃肠道气体及粪便掩盖者,可较清晰地显示结石的大小、数目和空间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典型超声表现为:肾内显示斑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后伴明显声影。这次体检中也检出6例,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3.6  肾囊肿  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越来越高。可能与某些肾疾病导致肾小管阻塞、连接不良或肾退行性变有关。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表现,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超声显像诊断肾囊肿的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可免除昂贵的CT检查和具有一定损伤的肾动脉造影。肾囊肿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薄而光滑,其内透声好,后壁回声增强。囊叶直径约0.5-10cm。本次检查中,检出率相对较低,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年龄有关。

3.7  脾大  脾脏作为最大的网状内皮系统组成部分,因自身疾病引起的肿大较少见,而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脾脏时会出现脾大。如各种急慢性全身性感染,脾脏会因显著充血与炎细胞浸润而增大[6]。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超声对确定脾大及原因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其超声表现为:脾厚度大于4.0cm,应考虑有脾大的可能。本次检查中,脾大的檢出率相对较低,均为男性。

3.8  肝脏肿瘤  本次检查中发现肝脏肿瘤2例,男女检出率一样,从超声图像上看,考虑为良性的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是由胚芽的错构而成,有认为固醇类激素有促使其扩张和增生的作用。可发生于肝脏的任何部位。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超声检查能较早发现病灶,其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报道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25%-5%。本次检查检出率0.44%,跟报道相吻合,该两例肝脏肿瘤的超声虽未能做出肯定的诊断,但还是为临床提供了与诊断相关的重要信息,可定期观察随访。

3.9  先天性单肾缺如  先天性单肾缺如是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在输尿管芽上。胚胎期一侧肾组织和输尿管芽生长紊乱、未能发育,对侧肾常呈代偿性肥大。先天性单肾缺如,若孤立肾正常时,临床上多无症状。其主要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一侧肾区无肾回声,同侧输尿管走行沿途包括异位肾常见的区域内皆无肾回声。对侧肾代偿性增大,实质增厚、肾窦轮廓增大、肾内部整体结构正常[2]。本病约占单肾先天性畸形的0.1%,男性多于女性,本次检查中发现了1例,男性。

综上可见,高中毕业生人群中不健康的比例大,且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发病较高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脂肪肝、胆囊结石、肾结石等可能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住校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错误的健康意识等造成的。这次超声检查发现的所有疾病均无症状,但其中的部分疾病存有潜在风险,一旦突然出现临床症状,对自身是不益的。因此,年轻群体的超声检查是有必要的,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内脏器官及病变的形态结构,大大提高了早期病灶的检出率,使一些潜在疾患得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参考文献:

[1]侯明辉,薛雁山,耿树勤等.肝结核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51-154。

[2]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81-982。

[3]姜玉新、冉海涛 医学超声影像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0-191。

[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8-409。

[5]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4-455。

[6]曹海银,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184。

猜你喜欢

检出率肾结石脂肪肝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喝矿泉水不会加重肾结石
喝碳酸饮料会引发肾结石吗
体检发现脂肪肝怎么办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常喝甜饮料易患肾结石吗?
豆浆能预防脂肪肝吗?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是真的吗?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