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2019-10-21梁艳
梁艳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行政机关的改革,行政效率成为衡量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职能一个重要评价标准,而人力资源管理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虽然我国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变当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路径。
关键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路径选择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境,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
一、当前公共人力资源存在的困境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从事公共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组织在对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用一定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人才的管理。以期将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得到长足发展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现在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管理,形式单一,结构落后,不论是从事哪种公务的单位都采用一样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二)没有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
大部分公共事业单位现在对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都一样,而没有根据具体的科室或者具体从事的公务而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对新工作方法学习热情不高,从而阻碍我国整体公共事业组织及单位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块,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虽然近年来在公共事业单位及组织中人才的选拔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来选拔、考核,但是并没有像别的企事业单位一样根据市场体制的优胜劣汰形成完善的人才选拔、评价、竞争体系,导致公共机关、事业组织等从事公务的机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公共事业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路径
在目前的市场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我国公共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才的管理成了现在公共事业单位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为人诟病,尽管近年来,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推动下,这一现象有所缓解,然而却没有根除,加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是值得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社会正在从“能本时代”向“人本时代”过渡,国外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社会在向“能本时代”迈进,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人类带来浩瀚。
(一)改变传统观念,引入管理经济学概念
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在于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将管理经济学运用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发挥人才的优势,各尽其能,提高人才利用率,具体到公共事业单位就是合理配置各机关人才,为人才的长远发展提供条件,这就无形之中要求公共事业单位确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与其配套的激励机制,因为只有合理薪酬制度才能促进人才发挥自身的优势,只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人才的不断发展,从而架构合理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都被认为铁饭碗,只进不出,造成了公共事业单位人员繁杂,也形成了普通大众对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的误解,因此,想要公共事业单位提高行政效率,改变传统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改变观念,为此,可以和企业一样,引入管理经济学概念,管理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对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背景下,公共事业单位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以期促进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人员考核,强化培训内容
首先,培训的目的是让从事公务的人员提升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当前形势以及会管理自己、他人,有效提升办公效率。为了提升培训的效率,避免浪费资源,需要进行定期合理的相关考核。在每期培训课程的结尾,应当开展问卷星答题或者纸质答题的环节,强化培训内容;其次应当每月不定期进行前期培训内容回顾考核,确保培训内容被人员吸收、转换;最后,针对考核成绩极不好的在职人员,应当单独与之复盘、再培训。如此,培训与考核并举,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真正地实现了培训提效的目标。
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人认为进入公共事业单位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而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采用过去的考核机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批人才的竞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考公务员)但在成为公务人员后由于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阻碍的人才的发展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为此,我国可以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不仅从德、能、勤、绩、才方面评价,还可以引入企业的人才考核机制,比如,和企业一样,根据公共事业单位的性質和职能而对单位的贡献来评价,还可以在年终考核时,改变传统的由工作人员互评,由接受服务的居民来评价。
(三)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选择合格人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首先,在招聘公务人员时,应当挑选有合作意识、有热情并且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应聘者。其次,在选择好应聘人员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使之掌握一定的相关制度,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各类差错的出现。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就如同帆船上的舵,指引着办公人员朝着对的方向前进。马斯洛需求层次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个性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奖励内容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公共事业单位在设立激励制度时,应该关注每个人的需求,确保每个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能够得到激励,而后进人员也可以得到督促,比如,对没有入党而想入党的同志在别的方面也一样优秀时可以批准其入党,而对于家庭困难的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总之建立科学的选拔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在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聘用机制
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人才主要以考试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聘任制,为此,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公共人力资源聘用机制,不在单纯地以过去那种“铁饭碗式的”聘用机制,采用与聘任、选拔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机制,比如,是否可以和企业一样采用以聘用制为主,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人才的优胜劣汰,激励人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
(五)实施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是,公共事业单位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首先,制定完善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有法可依,其次,提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之适应现阶段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再次,加强与学校合作,建立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公共事业单位想要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从当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出发,改变观念,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聘用机制,从源头选拔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晓蕾.新公共管理视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新经济,2016(14):87.
[2]梁丹妮.新公共管理视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企业导报,201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