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转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

2019-10-21袁媛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袁媛

摘要:作为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受到了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新时期,大众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受到了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转型的角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前言: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并不存在有物质实体,属于被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判定为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能、表演形式等,与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后,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优秀文化的传递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是保护环境变化。新时期,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现代文化开始逐渐取代传统习俗,现代语言的普及虽然为不同区域民众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使得很多民族语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进入21世纪,非物质文化断层问题越发凸显,很多传统文化濒临失傳。在这种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二是传承人员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传承方式就是“口传心授”,这一点在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如侗族大歌、壮族山歌等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在这样的传承模式下,传承人发挥着主体作用,其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亡。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了群体性传承和个人传承,前者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后者则无法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也使得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人亡艺失”的风险[1]。

2 基于传统文化转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

2.1强化保护意识

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成果分析,如果盲目的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仅无法起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对保护意识进行强化,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其生存环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形态,对其文化生命力进行维系和强化。地方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文化部门做好宣传工作,提升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引导民众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例如,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当地中小学及高校课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单独选修课,纳入学生特长考核。

2.2完善保护机制

应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公益性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必须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将相关社会主体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才能提升工作的有效性。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到地方社会发展中,实现保护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构建起系统性的保护机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都需要社会主体去落实,不过地方政府部门同样必须重视起来,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合理化建议,引导社会团体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另外,可以借助一些既有设施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果,如利用民俗博物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常驻表演,在展示其魅力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范围[2]。

2.3发掘商业潜力

市场经济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竞争力,发掘商业潜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的封闭式保护模式在传统生产模式和生产环境下的确非常必要,因为当时市场有限,存在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封闭式的传承能够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但是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想要赢得更多市场,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传承理念不再有效,甚至威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商业价值的深入挖掘,寻找最适合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价值的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中不能引发文化异化问题,那样就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所在。对于适合进行商业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开展品牌塑造;对于不适合进行商业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必须提供抢救式保护。

2.4加快立法工作

在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快立法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高效保护提供法律支撑。现阶段,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宽泛,内容不够详细,指导作用不强,需要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依照社会发展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该在法律上对其地位进行明确,为其合法权益进行法律保护,确保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切实发挥出来[3]。

3 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也需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文化传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慧.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初探[J].中国市场,2019,(13):61-62.

[2]李春龙,马惊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保护再认识[J].武术研究,2019,4(04):9-11.

[3]张卫红.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3):101,103.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