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2019-10-21宋梅
宋梅
摘要:在20世纪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是积极的、解放的;又有人认为它是消极的、否定的。当前,对其作用的正确分析,不仅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当前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所存在的低俗化、商品化、娱乐化和欺骗性的误区,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资本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由点到面,首先集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子系统,最后发展为全面批判。其中,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工业社会下的文化异化与文化危机,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发展的错误方面,从而有利于文化的良性发展,由此促进了现代艺术的繁荣和人民大众口味的整体提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霍克海默以及马尔库塞、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文化异化和文化危机的批判性反思。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它的研究者主要局限于法兰克福学派。到了20世纪末,文化批判开始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各个不同流派的广泛关注。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艺术和文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种作用,不同派别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却又不同的观点。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消极的、否定的,例如霍克海默、阿多诺;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肯定资本主义中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解放功能,例如本雅明。他们在文化的再生产、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等存在不同的态度。
一、资本主义文化的作用是消极的、否定的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一致认为资本主义文化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他的作用是消极的、否定的,“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为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让机器和掌握机器的社会集团对其他人群享有绝对的支配权。”[1]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随着机器生产、生产力等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权力去支配及其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得到的较快的发展。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中认为,启蒙运动以来,文化的普及似乎意味着大众普遍素质的提高,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化工业已经被资本控制,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文化工业的过滤,文化工业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维护自身存在发展的“社会水泥”,这就意味着文化工业禁锢和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对大众存在全面欺骗的意味。
文化工业的逐渐形成不仅存在文化欺骗的意味,其另一弊端就是文化产品趋向商品化。阿多诺就曾在《美學理论》中指出,大众文化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形态就是要为大众所服务,但文化的本质逐渐商品化之后就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的形式。这就意味着这种文化消费模式造成了文化产品和作者丧失了创作的初心和目的,让文化作品和消费者丢失了原有的特性。毕竟文化产品创作之初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实际需要,有时只是天才萌芽的结晶,追求的只是一种直观的消遣和娱乐。
此外,从文化产品自身而言,文化的商品化就意味着利益追求的最大化。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让僧缠着把文化生产和现代科技结合到一起,现代工业技术就变成了艺术作品的基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艺术领域被具有功利性质的色彩所侵入,文化产品就逐渐带有模式化、标准化等特征。对此,阿多诺就主张实现文化艺术的解放,他主张恢复文艺作品的“非同一性”,通过在文学和艺术中增添哲学的色彩从而让社会制度变得更加具有哲学的思辨特性,实现文化艺术的释放。
二、资本主义文化的作用是积极的、解放的
霍克海默、阿多诺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进行了激烈批评,但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却认为大众文化的作用是积极的、解放的,他认为大众文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促进作用。本雅明的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科学技术上就表现为他对其存在乐观态度。在资本主义批判方面,本雅明可以说是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思路的最早践行者。他认为“娱乐业通过把他们提高到商品的水平而使他们较容易获得这种满足。在享受自身异化和和他人的异化时,他们听凭娱乐业的摆布。”[2]
本雅明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不是凭空的,而是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归根到底是对而在根本上则是对现代社会独特的矛盾经验的揭示。这种经验的揭示,一方面显示出大众意识、思想解放的趋向,另一方面则由于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个性产生了抹杀的倾向。围绕这一问题,本雅明提出了一种得到马克思主义立场所佐证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它集中表现在他的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在这部著作中,本雅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的经济特征就是全面的机械复制,这种机械复制让艺术作品超越了传统文化艺术与政治生活之间的的关系,带动艺术走向大众,并成为少数艺术精英的垄断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变化促进了现代艺术的繁荣和人民大众品味的整体提高。
三、总结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需要现代文明力量的支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在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的情势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坚持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宏大革命叙事,最为紧要的根本的任务乃是通过对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现象的批判,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发动一场微观的文化革命,旨在扬弃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实现人的彻底解放。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中国的发展而言,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世界交往中各种文化都对中国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因此,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研究,能够重新认识到当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所涉及的层面和态度,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任何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观念的历史都依存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存在的历史发展。历史是一面镜子,反观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照应当今。
参考文献:
[1][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