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问题探究
2019-10-21陈丽玲刘英俊
陈丽玲 刘英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少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逐年得到重视。其作为少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少儿充分体验感知、想象、表现的主要途径,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剖析如今少儿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际教学、作品展活动等角度出发,对少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 创造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美术教育趋于大众化,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接受。本文结合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少儿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对当下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审美成人化、教学内容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教育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予以专业性审视,以求对相关问题找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一、概念剖析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被认为是正式确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官方文件,将其视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始的标志。美术教育是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由美术和教育两个概念合成的范畴。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是主导方向,美术教育旨在让少儿更好的了解艺术,发现艺术和创造艺术。
因此,美术教育承担着两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其一,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传承美术文化,使人类的美术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其二,将美术作为教育内容促进人类的基本素质的提高,获得特殊的教育学效果,在两大任务的基础上,美术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方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方向的美术教育,在校园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更倾向于后者。然而,少儿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少儿的心灵如同一片净土,在他们的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因此少儿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既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又能在学习中收获成长,这也正是众多美术教育中所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为某种目的而服务,如此少儿美术教育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著名美术教育学家王大根先生曾在《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一书中系统的分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和个体性目的[1]。
在王大根看来,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主要指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造就具有丰富的美术素养和创造精神的社会群体,影响和改善社会。美术教育可以从“生存物质环境,人际社会环境,文化艺术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中寻找其存在的社会价值,从中发现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指的是,学校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具备有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目的:人格完善,自我实现,开发右脑功能,美术史论欣赏,美术技法,五个层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改变。在幼小阶段,美术教育最基础的目的就是传授美术技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会运用美术工具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发挥想象用美术的语言方式进行创作。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在传授美术技法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美术史论欣赏,从现代美术学,中外美术史,美术欣赏,美术批评等课程,改变“重技轻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二、少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重要性
霍尔德·格鲁伯(Howard Grubb)对艺术和科学领域中具有创造力的个体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首先,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寻求把自己所关注领域的各种散落的事实和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致性的综合理念。其次,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保持好奇并进行探索,能够创造出一个事业网。
美术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的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此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當课堂氛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时,学生更容易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且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创造美。拥有创造美的兴趣,无论是绘画与欣赏,还是制作与设计,都能让学生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妙处,提高审美,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
对于少儿时期的孩子,创造能力体现在天马行空的思想和无拘无束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画面里充满快乐与自由,同样也是成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学者加登纳曾解释,“成人艺术家是故意忘掉自己能画出的复杂形式,忘掉能传达的多种情绪,有意识的、蓄意地把握那种常与少儿相联系的形式与感觉。我们对其作品的赞赏在于他能够压抑自己所知,并获得一种新鲜的简单性”。[3]同时,加登纳也指出,少儿时期的学生是艺术的繁盛阶段,是真实且有力量的,就如植物,有季节之分,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艺术的创造力因其他因素的干扰逐渐减低。
三、何以通过实践提升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
众多周知,传统的美术教育是离不开课堂授课,老师站在主导的位置“我说你听”的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创造力的发展也十分堪忧。少儿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应该充分认识这阶段的特点,为孩子未来创造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摸索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结识镇江文广亲子营活动的主办人,参与了一次“长江女神”保护江豚活动。活动的行程如下,首先参观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展览馆,观看江豚标本,欣赏江豚的视频,用3D全息技能模拟江豚,让孩子们走进社会清楚的了解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用实际行动唤醒身边的善念,提升社会正能量,让世界充满爱。
随后,我们将课堂带入到展厅的公开室,在这里我们带领着孩子绘画一幅“保护江豚”的公益海报。江豚也是哺乳动物,怀胎十月每胎也只会生一只宝宝,在场的母亲深有感触。在场的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彩绘这江豚的模样,通过刚刚的仔细观察,感受江豚的生命力,加上自己的认识,每一位孩子完成的作品都不相同,各有千秋。
通过“实践+学习”,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更能发挥孩子的个性,避免了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学习美术,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四、少儿美术作品展
我们还同时联系当地一些培训机构,组织不同年龄的孩子作品参展。通过作品展览的方式,一方面加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欣赏不同画面产生的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绘画能力与天性。展厅分为五大特色区:创作厅,自然厅,大师厅,文学厅,生活厅。
(一)创新厅
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借此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表达内心的想法,用画笔,画材展示出来。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是成人无法做到的,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去判断作品的好坏。
(二)自然厅
大自然的美妙与单纯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孩子,作品大多来自孩子出去写生,考察大自然,或观察事物之后完成的。一味的课堂授课严重的遏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与亲身体验,避免“教学单一”的问题,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会大自然。
(三)大师厅
学会欣赏是孩子走进美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从风格,画派等不同的角度了解大师作品,并学会运用自己能掌控的材料(蜡笔,粘土,水彩等)对大师作品进行临摹。
(四)文学厅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国学也日渐成为了现代孩子学习的方向,感受水墨的韵律,山水画的流动感,加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
(五)生活厅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会把生活里的点滴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有意,从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
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们小组的成员收获颇多,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发展,是幼小孩子发展十分重要的阶段,对于今后的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在少儿发展阶段应该多给予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避免审美成人化,教學内容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
在活动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的阻碍,好在我们都坚持了下来。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的成果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小朋友的欢心,对于孩子快乐很简单,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对于“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我们仍需要不断的了解实践,摸索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20-43.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34-335.
[3][美]H.加登纳.艺术涂抹[M].兰金仁,高金利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144-161.
作者简介
陈丽玲(1997.02—),女,汉族,籍贯:浙江丽水,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方向。
刘英俊(1970.05—),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常州,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中国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