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探究

2019-10-21聂金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聂金梅

摘 要:历史教育一直以来就存在边缘化问题,很多教师虽有意做好历史教育,可是在大环境的作用下,这些教师并没有能够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以及高考制度的变化使得初中历史教育的模式与地位发生了变化。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等因素成为了历史教育的着手点与契机。为了改善过去历史教育的遗留问题,提高初中历史教育品质,就需要做好核心素养教育。本文将以学科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发展需求为突破路径,设计更为合适的教育方式,希望能够在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迎合新课改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科素养 历史教学

历史教育的作用非常突出,历史教育有着帮助人们学习历史经验的作用。为了发挥历史教育最大化作用,历史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收获情感体验,扎实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更出众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品质。

一、初中历史边缘化问题成因

我国过去曾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将重心放在了资料的背诵方面。并且很多学校甚至有意压缩课时,将历史学科的课时交给数语外等学科。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数语外学科的作用远比历史学科要高,所以很多学生家长用这样的思想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影响下同样产生了历史学习无用的态度。过去教学设备的简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知。种种要素无法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二、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思路

(一)时空观念

学好历史的前提在于学生需要具备时空观念、失控素质。学生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分析与观察历史知识,该过程能够很好的开发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史料实证

即用严谨的态度获取史料,重新打造真实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途径,也是评价与解释历史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素质。学生需要学会探究与分析史料使用价值与可信度[1]。

(三)历史理解

按照当前角度解读与分析过去事件,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需要主动培养学生入情入境能力[2]。学生在主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打破时空限制,理解历史事故与背景原因。

(四)历史解释

即基于尊重历史原则基础上客观评价、理性分析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教师需要着眼于历史解释与历史叙事能力的培养与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当学生能够具备以公正角度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可以用辩证眼光评析历史现象、人物与事件因果关系以后,才能够揭示历史价值与历史意义。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自然能够形成认识历史、叙述历史的能力。

(五)历史价值观

也就是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立德、求通、求真价值取向。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优秀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精神。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该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角度思考国情、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教师需要关注国家发展、国家命运,形成能够主动弘扬我国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包容、理解、尊重各国文化、视野格局的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三、初中历史教育学科素养突破路径

过去历史教育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弊端突出。为此教师需要用探究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中,教师需要拥有合适学习内容[3]。教师要做好对探究内容的筛选活动。初中历史有很多内容可以进行探究比如亚非拉的奋起以及经济大危机等等。教师需要转变模式、树立新理念,教师需要主动拓展校外资源。过去教师只能使用课本教材讲解知识,而面对信息化时代,这种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了。教师需要用信息技术补充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教师就可以在大屏幕中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等视频,用这些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到战火硝烟的时代。该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明白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完善课评活动,课评对于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教学中需要站在学生心理认知特征与认知水平角度,结合学生能力层次与思维结构设计富有观察性、检测性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紧扣历史价值观与时空观念。如学习《动荡的中东地区》一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明白中东地区为何混乱,教师要引出历史背景,使学生明白中东地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用這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精心筹备课堂,用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吸收与消化知识。情景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与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需要用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高阶思维。

结语

初中历史教育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化特色的教育活动。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历史意识、历史素质、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素质,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才会足够顺利。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初中历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要利用趣味化的活动、有意义的问题引导与锻炼学生历史理解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出众的学科品质与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今后才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70-80.

[2]汪文撤.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71-72.

[3]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