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编辑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
2019-10-21邰颖
邰颖
摘要:对于广电新闻编辑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于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将那些有报道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新闻事件最大的特点便是其时效性,所以说当突发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哪家媒体可以最先发出,那么便相应的占据了优势,所以说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时候,广电新闻编辑便需要立刻对事件进行了解,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及时的进行新闻稿的撰写,对和事件有关的信息也要及时的进行查阅,将其加入到新闻稿当中,保证新闻事件的报道的及时性,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
关键词:广电新闻编辑;突发新闻事件报道;重要性
人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广电新闻编辑往往都会有比较强的新闻专业素养,所以说在面对一些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对新闻发生的始末进行整理,尽快的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这样普通观众才可以尽快的了解到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新闻的时效性和报道的质量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提升,更好的为大众进行服务[1]。
一、新闻编辑对突发新闻进行报道的重要性
(一)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准确
当一个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新闻编辑可以利用他们专业的新闻素养立即对新闻的价值进行判断,他们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时候会想到哪些是观众真正想看到的新闻,整个事件当中选取哪个角度、哪个部分来进行报道会取得更大的新闻效果,这些都是要依靠新闻编辑专业的新闻素养来进行决定的,一旦新闻编辑自身的能力不足,在内容的选择上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广电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就无法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新闻消息,而这样就可能会造成观众之间的猜想,虚假消息也就因此而传播起来,会在社会上造成很严重的恶劣影响[2]。
(二)对于价值导向的选择更加准确
在关于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当中,广电新闻报道是有很大的权威性和话语权的,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和评论大多都是从广电新闻报道中知道的,所以说广电新闻报道的立场和对于事件所秉持的价值观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公众对于突发新闻事件的整体认识和价值导向,所以说在价值导向的选择上是离不开新闻编辑的作用的,因为新闻媒体本身可以对于社会公众舆论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是有很大的责任的,因此说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也必须要做到尽职,新闻编辑在充分的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之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报道的价值观进行取舍,然后要客观的进行新闻报道,将真相传达给观众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弘扬社会上的正能量,传达出正确的价值观念[3]。
(三)和新闻受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广电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不能忽视和观众之间的有效互动,观众之所以会对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进行关注,主要是因为这些事件和很多观众的切身利益是相关的,因此说广电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也要给公众提供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增加普通受众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并且和很多新媒体平台相比的话,广电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和审核力度的强化,有用的受众意见会得到采纳,并且对于突发新闻事件当中的诸多疑点也可以为观众答疑,请相关的专家来对观众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而想要实现有效互动的话,新闻编辑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略的,能够积极的进行内容选择和渠道搭建,进一步增强新聞报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二、如何有效的提升新闻编辑进行突发新闻报道的水平
(一)将反馈机制加以健全完善
在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的时候,公众一定会对此有很大的讨论度,不仅迫切的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会有很强的表达的欲望,因此说广电要为公众提供一个表达的渠道,及时的将广大群众的意见进行采纳与反馈,新闻编辑要及时的将民意进行听取,对于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得以提升
面对着突发的新闻事件,新闻编辑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能力可以对事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报道,既要提升其质量,也必须要将新闻的时效性加以保证,所以新闻编辑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既要保证出稿率,还要将新闻稿件的质量加以保证,从而对突发新闻事件得以更好的处理[4]。
三、结语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媒介和平台都逐渐的多了起来,所以说广电在新闻传播方面也面临到了极大的竞争和挑战,因此说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改革,创新新闻播报的方式,因此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编辑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新闻编辑也要努力的提升专业素养,积极的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报进行调整改革,从而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可以及时且高质量的进行相关报道。
参考文献:
[1]林岩.广电新闻编辑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J].传媒论坛,2018,1(14):80,82.
[2]潘成敏.关于地方台广电新闻编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241.
[3]安长燕.提升新闻编辑手段在广电中的必要性[J].数码世界,2017(10):57.
[4]吕瑾.试论新时代下广电新闻文字编辑的创新与实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8,9(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