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2019-10-21江宏彬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链球菌肺泡体征

江宏彬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6-02

引言

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发生肺炎后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引发肺炎的因素多种多样,常见的便是严重感冒引发的肺炎。疾病发生后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便能够有效控制疾病。

1 肺炎概述

肺炎即是发生在肺间质、肺泡、终末气道的炎症,主要由于药物因素、理化因素、病原微生物、过敏、免疫损伤等因素所致,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1.1临床病因及病理

肺炎的发生主要由两类因素决定。其一,病原体,包括病原体的毒力、数量;其二,宿主,主要由机体防御功能以及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决定。

肺炎感染途径:①血液传播;②空气吸入;③靠近感染部位延伸;④误吸。

病理机制:肺泡毛细血管水肿、充血,肺泡内出现细胞浸润以及纤维蛋白溢出。只有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会引发肺部坏死性病变,同时,容易引起空洞,其他的病变大多数不会存留疤痕。

临床分类:(1)解剖分类。肺泡性肺炎,主要由于病原体渗入引发炎症并向四周扩散引发,一般炎症出现在整个或者部分的肺叶、肺段;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间质水肿,肺泡壁增生;支气管肺炎,主要表现为肺泡、终末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炎症。(2)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主要由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氏白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引发;病原体肺炎: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引发;真菌性肺炎:由于曲霉、白色念珠菌诱发;病毒性肺炎:由于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引发;其他病原体:寄生虫、弓形虫、立克次体等;理化因素引发:吸入性、放射性肺炎等。(3)环境分类。其一,CAP,即是在医院外部环境中感染的肺炎,一般由非典型病原体、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引发。诊断依据:①近期发生咳痰、咳嗽等新症状,或者是原有的呼吸道症状严重发展,出现脓性痰;還有的患者会出现胸痛;②肺部湿罗音或者(和)肺实变体征;③发热;④血常规检查:WBC<4×109/L或者>10×109/L;⑤胸片:出现间质性改变,斑状片、片状浸润性阴影。存在前4项任一项合并第5项,可排除肺部其他病变,即可诊断疾病;其二,HAP,即是在医院内部发生的肺炎,主要特征为患者入院并未存在潜伏期,也不处于潜伏期,在入院48h之后在医院里面发生的肺炎。常见病原体:未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主要由大肠杆菌、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引发;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主要由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引发。临床诊断依据与CAP一致。

2 肺炎临床表现

2.1高热、寒战

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性的高热、寒战,机体温度可达39℃-40℃,表现为稽留热,同时会并发纳差、机体肌肉酸软无力、头痛等症状。采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热型表现不显著,而年老体弱的患者会出现不发热或者发生低热的症状。

2.2咳痰、咳嗽

初期表现为刺激性的干咳,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咳痰,表现为带血丝痰、白色黏液痰,病情持续发展1-2d之后,会出现脓性痰、铁锈色痰、黏液血型痰,在消散期间会逐渐增加痰量,呈现黄色且质地稀薄。

2.3胸痛

主要表现为胸部剧烈疼痛,呈现针刺感,伴随深呼吸或者咳嗽症状加重,同时,可放射至腹部、肩部。如果炎症发生在下叶,则会使得膈胸膜受到刺激反应诱发腹痛,由此容易误诊为急腹症。

2.4呼吸困难

由于肺实质发生改变使得气体交换受到抑制,引起通气不足以及使得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等症状。

2.5体征表现

患者前期不会表现出异常变化,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发绀、呼吸加快等表现;

肺部体征:①初期无异常变化;②肺部发生实质性改变时会发生典型体征,即出现支气管呼吸音、语颤增强、叩诊浊音;③可听见湿啰音;④累及胸膜,有的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的表现。

3 临床诊断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联合胸部X线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辅助诊断,还可通过痰培养分离病原菌诊断疾病,以及可以通过BAL、PFNA、胸腔积液培养、血培养等方式确定病原体,诊断疾病。

4 临床治疗

①肺炎患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这也是治疗该病症的基础。

②治疗细菌性肺炎主要采取抗病原体治疗、经验性治疗,前者按照肺组织标本、呼吸道标本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采用机体敏感的抗生素;后者则根据地区流行病学资料,选用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生素药物对症治疗。

③对于首次发生的和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的CAP,主要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对症治疗。

④对于存在基础疾病、老年群体、入院治疗的CAP患者,一般采用喹诺酮类、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同时可以联合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⑤针对HAP患者,一般采用喹诺酮类、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

⑥针对重症患者一般采取足量广谱类超强抗菌性药物对症治疗以及采取联合用药治疗。

猜你喜欢

链球菌肺泡体征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刺激肺部细胞
解读羊养殖过程中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海豚链球菌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种猪的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治技术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