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传播实施建议

2019-10-21许天骄张硕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草药特色生态

许天骄 张硕

【摘  要】本文基于数轮问卷流调、实地走访所获数据资料信息,结合祖国传统医学固有优势,以淄川区为例分析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传播实施对策与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医文化;健康养生;乡村振兴;集中连片贫困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71-01

1 打造蕴含中医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物质基础。调研地点自然环境优美、山地资源丰富,[1]适合金银花、西洋参、黄芪、板蓝根、甘草、党参等中草药生长,现有零散分布的数处半夏、西洋参中草药种植基地。调研地点可依托现有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生产,以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辐射周边,进行大规模、集约化适宜药材种植;同时实现废物利用,培育绿色高质药肥花卉、药肥作物;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着力建设中草药生态种植园、药材加工厂区、滋补品加工厂、养生文化体验馆;同时发展康养旅游,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药食同源食品、中医特色农家乐。与此同时,调研地可推行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系列普及产品品质、口味、养生有效性、卫生安全性,开发精致化、高档化、个性专属的私人定制产品,如膏糖、药灸,保证加工、储存、保鲜、流通、营销各环节顺畅,将中草药种植基地与旅游观光结合,将中医医疗服务与度假旅游相结合,推出高性价比“中医体验游”,提升农产为基础的利益链条潜在附加值,建设中医特色田园综合体。[2]

2 建立“定点拉网式”“订单式”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宣传体系

调研地可借助淄矿集团中心医院、淄川区中医院等基层医院力量,进行医疗、教育资源对接,深入挖掘发挥中医中药原创“治未病”优势特色,通过“订单式”“定点拉网式”宣传,提升相关健康养生知识民众认可接受程度。“定点拉网式”即以村为单位建立“区—乡(镇)—村”垂直化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宣讲体系,各级医院各科室中医定期、定点下乡村,并邀请中医专家进行阶段性、顶针式巡回义诊。“订单式”即在建立“定点拉网”的基础上,根据村民实际需求确定具体宣讲内容,如:提供“四时膏方四时用”“高血压、冠心病家庭防治”“强身健体八段锦”等题目,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大数据统计,规划拟定宣讲题目,建成全民覆盖、城乡统筹、可持续、多层次的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围绕药膳养生、日常保健、体质测评等方面着力打造推广民众喜闻乐见的中医健康养生板块。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渗透中医健康养生文化[3]

“文明乡风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核,能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不当使乡土文化成为简单城市文明的附庸,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持续挖掘具有独立性、主体性的特色乡土文化。中医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方向性、涵盖性、人同行、目标性上高度契合。[4]调研地可结合中医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在中草药种植适宜地区深入挖掘经济、生态潜在价值的同时融入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元素,并与传统节日用品、民俗汇演、古法养生、手工制品、药膳制作、文化长廊、采摘农家乐等方面结合,打造“一条龙”式中医文化特色村。如:通过“毛猴艺术”、“五行香囊”、 “大医精诚”系列陶瓷邮票、“戏说聊斋”手绘陶瓷茶具、“灵素箴言”系列鲁派陶瓷内画等艺术陶瓷试制、销售,对接当下“体验式”消费需求,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容相通、互促互进”,逐步渗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核的中医健康养生文化。

4 将药用景观植物融入植被绿化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还当结合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污水、废气、固飞等常规污染问题,同步突出化肥污染重点专项工作,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调研地可充分依托现有山地资源,以当地环境容量为限,结合中草药基地建设经验,综合考虑植物特性、花果观赏期、园林营造氛围各方面因素,将药用景观融入植被绿化,发挥环境美化、保健养生、盈利增收作用,打造集药用植物专类园、药用植物资源博物馆、温室展廊为一体的中医特色环保村。如:建设“乔、灌、草”合理搭配,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花期较长的药用植物专类园;打造具有室温智控、节能环保,具备药物资源标本展示、药物文化传播、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常识科普功能的药用植物资源博物馆或温室展廊;通过薄荷、连翘、丹参等根系发达的中草药种植进行平整荒地覆盖;通过马齿苋、金银花等环境适应力强的中草药种植保持水土、填塞裂缝;通过桔梗、萱草等具有污染物吸附功能的中草药种植进行空气净化;通过荷花、水葱等水生中草藥栽培进行湿地养护。[5]真正做到“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在挖掘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经济、教育内在价值的同时注重污染防治于环境保护,打造立体、边地乡村药用植物绿化圈,“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结语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具有发展产业、回引人才、优化生态、传承家风多方建设性作用,可促使条件适宜地区早日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但文化宣传渗透、资金制度支持、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落实解决。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域等有现实基础、有改革需求者可在科学把握乡村区域差异基础上,推动各区域、各发展阶段乡村有序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婷婷. 国药园养生旅游发展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5.

[2]郑鸣顺. 山东邹平醴泉村康养特色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胡雪松.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华文化自信的建构[J].智库时代,2019(43):258+260.

[4]岳伟国.中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25-26.

[5]孔怡. 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中草药特色生态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脑筋急转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脑筋急转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