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方法改变的护理体会

2019-10-21张媛林英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入路前路置换术

张媛 林英

【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方法改变的护理指导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初次行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功能锻炼宣教。30例患者采用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OCM),男24例,女8例;年龄58~91岁,平均(71.8 ±12.3)岁。记录患者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月及术后3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结果:采用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t =3.2,P <0.01),术后住院天数较微创后外侧入路缩短约6 d (t =4.37, P <0.01),术后5天Harris 评分(t = 2. 19, P <0. 05),VAS评分(t =6. 93,P <0.01)均优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术后一月随访,术后关节最大活动度始终大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组(1周t =23. 63,4周t =26.71,3月t =24. 14,P <0.01)。结论: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发生率低,关节功能康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护理;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48-02

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手术入路有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前侧入路等。前路微创入路(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 OCM)加强了关节术后假体稳定性,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相对较低[1-2],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4]。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们对行不同手术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护理指导,经临床观察,前路微创入路的32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選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创伤骨科首次施行THA的60例患者,手术指征为股骨颈骨折。术前常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手术。为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THA本身的禁忌症(感染,结核及肿瘤性疾病)外,还排除以下病例:(1)髋关节或股骨大量骨缺损;(2)严重骨质疏松症;(3)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4)双侧髋关节病变;(5)严重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影响术后自主活动。

排除复杂关节置换和关节翻修的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OCM),男24例,女8例;年龄58~91岁,平均(71.8 ±12.3)岁。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MPA),男19例,女13例;年龄63 ~ 89岁,平均( 72.3土 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指导[5],术后6 h 局部疼痛减轻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每天 2-3 次。床上进行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泵运动,每组 15-20 次,每天训练 3 次。臀大肌力量训练:肛门收缩 5-10 秒,放松 5-10 秒,每组 15-20 次,每天 3 次。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 <45°。锻炼时平躺仰卧,双下肢外展中立位将腿伸直,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足尖保持向前,使髋屈曲 < 90°,保持 5 s 后回到原位放松,每次训练 3 min 左右,3 次/d。术后 5 ~ 7 d 患者可尝试下床活动。

1.2.2 实验组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辅助髋关节活动范围的指导,因OCM假关节稳定性好,患者术后可以做任何活动,如交叉双腿、跷二郎腿、坐矮凳等。术后2~3天即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

评价指标[6]  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活动度。

统计学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两组患者间计量资料(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采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比,口服镇痛药物比例,术后使用助行器比例)的比较采用例数(%)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值取双侧0. 05。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表1)。

2.2  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表2)。

2.3 患者术前与随访的各评分比较(x ± s)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实施THA可以减轻髋关节损伤造成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7-8]。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臀中肌前间隙入路,对血管损伤小,术后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并保留了关节囊[9]。术后体位要求不高,脱位发生率低,关节功能康复快,治疗三个月后髋关节评分高。术后3天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缩短了患者住院恢复时间及医疗消耗,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并提升了满意度。多种住院指标均显示出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1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近 5 d。

通过32例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11]。由于其手术方式的优越性,较常规全髋置换术易于护理。通过锻炼,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应不断改进护理方式方法,更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康复需求。

参考文献:

[1]Higgins BT, Barlow DR, Heagerty NE, et al. Anterior vs. pos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rthroplasty, 2015, 30(3): 419-434.

[2]Sheth D, Cafri G, Inacio MC, et al. Anterior and Anterolateral

Approaches for THA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Dislocation Risk Without Higher Revision Risk.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5,473(11): 3401-3408.

[3]Alecci V, Valente M, Crucil M, et al. Comparison of primary total

[4]hip replacements performed with a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versus the standard lateral approach: perioperative findings. J Orthop Traumatol, 2011, 12(3): 123-129.

Christensen CP, Jacobs CA. Comparison of Patient Function during the First Six Weeks after Direct Anterior or Posteri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 Randomized Study. J Arthroplasty,2015, 30(9 Suppl): 94-97.

[5]袁立,袁紅等.术前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71-1172.

[6]陈朦村,杨述华,叶树,等.楠直接前路与微创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4):344-351.

[7]夏惠玲.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9(5):126-127.

[8]曾秀琼.高龄并存基础疾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513-1514.

[9]赵明,胡懿郃,曾敏.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1):11-16.

[10]张先龙,王琦,蒋垚,等.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12-515.

[11]马莉莉,管晓东等.依从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医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论文摘要集.2015,08(13):95.

作者简介:

张媛,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通信作者:

林英,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入路前路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前路
路灯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