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内涵
2019-10-21马玮
马玮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体现了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赋予“以人民为中心”鲜明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为党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明確了目标指向和行动遵循。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人民情怀的发扬光大,体现了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演进与发展逻辑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个政治概念。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劳动人民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会发现,发展和人民是其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核心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直到在十九大报告中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充分相信人民和依靠人民,使人民得到自由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且以人为尺度来评判事物的思想理念。倡导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作为能动的主体而存在,把人民作为改革发展和成果共享的主体。认真体会这一过程中的逻辑展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满足人民精神需求。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6年05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及,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6年9月,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对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务实的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2016年7 月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进一步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溯源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传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应该说是贯穿于历史与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要旨。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中,唯物史观从主体的角度揭示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它认为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部物质资料的生产史,而“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并不是简单地看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关键要看“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朴实、生动、真切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目的,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主体思想的深刻认识和坚定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
(二)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文化源泉
民本主要指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提出的一系列重民、爱民、保民观念。文明古国之中华,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民本思想的至理名言俯拾即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等等。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济世安民”“利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以民众为施政之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想,强调了妥善处理人民群众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取得人民支持与合作的重要性。习近平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多次引用古诗词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要胸怀天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领导干部要有爱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正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民本思想的精髓。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传承创新源泉
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有一句话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鲜明的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纪念张思德的大会上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邓小平同志继续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高准则,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将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提出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发展人民主体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历代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性作为执政的核心理念,无一不是强调服务人民思想的重要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赋予“以人民为中心”新的内涵,归结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施政目标,最终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的思想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鲜明回答了“为了谁发展”: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行动宗旨和政治立场,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地回答了“为了谁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即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第一是要倾听人民的声音,倾听一切社会阶层的诉求,将人民最迫切的訴求和最美好的期待作为共产党执政必须实现的使命和价值,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深入了解民意、民情,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着力解决人民关切的现实问题,带给人民群众切实的利益;第二是要把增强人民幸福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幸福生活,即政治、解决、文化、生态都应该满足人民的需求,要让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发展依靠人民
习近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篇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因此,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毛肚,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任务,人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最大限度的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即发展依靠人民,第一是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展人民的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第二是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过程中依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面对改革的艰难险阻更要借助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第三是要以人民的评价为衡量标尺,以人民的满意度检验发展成效。
(三)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终极目标。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做出一切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刘灵.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承[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43-49.
[2]闫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9(05):14-17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中共盐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