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贫血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2019-10-21吴坤徐正军董永毅薛忠家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流行病学

吴坤 徐正军 董永毅 薛忠家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该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雏鸡多发,其他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会导致免疫机能减弱,出现免疫抑制,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同时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文结合该病的病毒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技术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供同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72

0 引言

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是由该病毒(CIAV)感染雏鸡而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早在日本发现,随后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1992年我国从患病鸡群中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病原。近年,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率逐渐上升,高者可达70%左右。目前鸡传染性贫血病逐渐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养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 病毒特征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环状的单链DNA病毒,无囊膜,直径约为23 nm,该病毒的复制型基因组大约由2 300 bp组成。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对高温耐受性强,可在100℃开水中耐15 min以上,病毒在一般环境中最长可存活数月[1]。该病毒耐酸性强,可在pH值为3的酸性溶液中保持3h以上,但易被氧化,苯酚、次氯酸盐等消毒剂对该病毒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 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在任何季节都有发生,鸡是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能感染该病毒并发病,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病死率也就越高,30日龄内的雏鸡是该病最主要的鸡群,通常在2周龄左右突然发病,病程持续1-2周,鸡群患病3d后开始出现死亡,7d达到高峰。随着鸡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会逐渐降低,成年鸡感染该病后症状表现通常较轻,抵抗力较强的鸡则能耐过,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该病主要通过垂直方式传播,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的种鸡在2周后,其产下的种蛋会检测到该病毒。鸡群感染该病后会出现诱导性的免疫抑制,極大增加了继发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鸡群感染其它疫病。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潜伏期通常为7 - 14 d,发病初期,患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背毛松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不喜好活动;鸡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后1周左右会出现贫血这一典型症状,因此会表现出多处皮肤黏膜苍白,症状严重时会变成蓝紫色,或者在胸腹部、腿部肌肉、翅下等部位出现出血点,随着病情持续,逐渐表现溃烂、坏死,有液体渗出,形成坏疽性皮炎,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该病病死率通常为5% -15%,如果在患病期间混合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脑脊髓炎、马立克氏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疫情加重,极大提高鸡群的病死率,高者可达70%以上。

3.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发现贫血的特征性症状,内脏器官及肌肉呈苍白色,血液颜色变淡,稀薄如水,不易凝固,血管变脆容易导致卅血。进一步检查还可发现腺胃壁等多处粘膜肿胀变厚;法氏囊萎缩严重,呈半透明;肝脏贫血严重,出现肿大并伴有坏死灶;脾脏、肾脏形状有不同程度变化,颜色变淡;严重的可发现肌胃黏膜、小肠粘膜出现溃烂、出血。有混合感染的病死鸡剖检可发现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

3.3 实验室诊断

3.3.1病毒分离

患鸡肝脏含有较高滴度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是分离该病毒的最佳材料。取患病鸡的肝脏病料卵黄囊进行接种4-5日龄鸡胚,无鸡胚病变,孵育出的雏鸡发生贫血和死亡。

3.3.2 血清学诊断

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中和试验( VN)、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等方法,检测感染鸡血清中的抗体[2];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或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DMA探针检测鸡组织或细抱培养物中的病毒。同时,通过对该病毒的理化特性试验、生物学试验以及病毒核酸序列的测序等,可以进一步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进化关系,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4 防控措施

4.1 强化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鸡传染性贫血血清匀浆提取物,鸡群采食后体内会产生免疫抗体[3],对该病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另一方面对鸡群进行接种弱毒疫苗。通常在15周龄时,对鸡群接种鸡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在接种42 d后对鸡产生的免疫蛋白进行提取,配合鸡传染性贫血母源抗体对雏鸡进行接种,可以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但要特别注意,种鸡群在产蛋前20 - 28 d时以及不满40日龄的雏鸡不适宜接种该疫苗。

4.2 加强饲养管理

鼓励规模化鸡场坚持白繁白育原则,如果场内确实需要引进种鸡时,应规范引进渠道,避免从疫区购买,并在引种前进行检疫,引进后要进行隔离观察(通常不少于2周),确认健康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另外,还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每批鸡群出栏后,要首先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并空置1周后才可转入下一批鸡群。养殖场户应加强栏舍内的日常管理,及时清除粪便以及其它杂物,确保舍内通风良好,对不同的鸡群调控好舍内温度及光照,加强消毒管理,确保鸡群有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

4.3 强化检疫

养殖场户及防疫员应加强鸡群的日常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对新引入的鸡群做好疫检工作,确保混群饲养的引入鸡群的健康,防止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的传人;另一方面,应加强鸡群的日常健康状况检查,如果发现病鸡或者疑似病鸡应及时送检,确诊病情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此外,针对种鸡群应定期进行抽样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血清中和试验( VN)、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等方法检查血液组织或粪便,也可采用PCR法检查样本中的病原DNA,如果检测到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存在,表明种鸡群已经受到感染,应立即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4 药物治疗

目前该病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患病较轻的鸡除对症治疗外,通常使用电解多维、矿物盐和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药等,促进患鸡的血液生成,增强机体代谢,可有效减少死亡率。如果鸡群感染了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后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则应选择全群淘汰。

5 结束语

鸡传染性贫血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养殖场户对该病的防控措施要加强,否则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给养殖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正来.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 10):56.

[2]黄觉,李而珍.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 12):41

[3]李德富.鸡传染性贫血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12):94

作者简介:吴坤(1984-),男,汉族,安徽萧县人,硕士,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2021-2022年广西某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东兴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