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9-10-21罗启兵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创新

罗启兵

摘 要:本文从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几方面重点探讨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初中历史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参考,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

历史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价值观念、人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育扮演重要角色。初中历史教材中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初中生因受阅历经验匮乏因素的影响,无法理解历史事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难以体会学习历史的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挫伤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若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则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教学观念的正确与否、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秉持“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之下树立以生为本教学观念,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诉求,围绕教学难点及重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经历过小学及七年级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免存在一定困难,无法从大环境之下看待分析历史问题。同时,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桥梁。对此,本课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了解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情况,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伟人“越挫越勇,再接再厉”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本课讲解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应为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法、归纳教学法等,帮助学生仔细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深化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归纳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深受初中历史教师的青睐与认同,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契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如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构建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历史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片段,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将学生置身于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的真实场景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重要转折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融入现实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想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则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以初中历史教材为蓝本,加强学生生活实际与初中历史教学间的紧密联系,将现实生活元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使得初中历史“活”起来,拉近初中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赋予初中历史新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现实生活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祖辈家里生活的变化,或者讲述一下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所讲解的故事,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实现生活实际与初中历史知识点的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归纳能力的基础上,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能力

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为导向,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诉求、结合历史教材知识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朝着发散性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昭君出塞”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结合本课教學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1)昭君远嫁匈奴的原因是什么?(2)昭君出嫁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处于何种状态?搜集资料分析当时发生哪些事情?随后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合作小组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发言、思想活跃的学生可带动其他学生,达到相互交流、各取所长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角色,围绕教学难点及重点精准定位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并通过现代技术应用、现实生活元素融入、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等途径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落实“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历史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创新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毅生.生本课堂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导学案开发设计探微[J].西藏教育,2019(02):27-29.

[2]欧阳国亮.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01):127-131.

[3]李赛.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0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创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