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9-10-21严芳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严芳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成为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笔者在本文中简要阐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挑战,并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解决完善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挑战对策

1980年初,我国开始建立职业大学,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30多年来,高职教育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职业教育问题再次被重点关注,随着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需求的加大,今年高职将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招后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相关思政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挑战

(一)理论式思政教育与学生实践式需求冲突的挑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略有不同。学生通过中职单报高职、分类招生、高考等途径升学,考核机制繁多,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与传统思想教育相比,学生管理的过程略显枯燥。传统理论式思想教育与应用型学生实践式需求冲突较大,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很难沉下心来,接受思政管理工作。面对枯燥的报告、演讲、宣讲、活动等都会带有逆反情绪。思想政治理论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播方式。辅导员在班会中绘声绘色的实施学生管理固然重要,但这远远不够,新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需要配合实践学习。而目前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止于课堂、限于校园,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匹配,这为开展好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传统思政教育与信息时代特点冲突带来的挑战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他们成长环境优越,物质条件丰富,日趋年轻化,高知识化,他们年轻,喜欢网络,更在意彰显自我,在拥护党的政治立场及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他们态度坚定,旗帜鲜明,但他们也缺乏独立清醒的自我价值判断,不善于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愿意被动接受外界直接传递的思政教育信息,更习惯从网络和同龄人那里获得信息,这种碎片化、混杂化的信息渠道本身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较大的挑战。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除了通过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文化传播之余并未有较大改进,这与信息时代下学生的需求形成了矛盾。

(三)思政教育者与思政接受者角色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整个思政教育传播过程中,作为思想教育者来说,她们是传播者、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传播对象,是主体。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思政教育者的关系需要做到和谐共处,相互探讨、相互促进的状态才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实施。根据调研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辅导员、思政领导干部等与学生的沟通缺乏,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畏惧心理,有疑问也不会主动提出。思政管理成为思政教育者的“自导自演”,缺乏双向的精神交流,管理工作与和学生需求之间应该是一致而不是相对的。两者的角色差异不应成为阻碍。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对策

(一)迎合学生需求的实践互动式思政育人模式

思想课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管理工作则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平台,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不光是传统的灌输政治思想,还应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现状多加关注。思政教育者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少,忽视学生的家庭、成长、生活困境等,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者的印象都是不好相处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让学生不再疏远自己,愿意诉说自己的心理路程。在学生管理中,教师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眼神激励学生释放真我,让学生逐渐的主动表现自己。思政教育者也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不同的关怀,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迎合学生需求,在管理实践中努力成为学生在学校里的“知心闺蜜”。

(二)互换角色做高职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贴心人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密切、最信赖的人,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充分互换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員既要用脑还要用心,平时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多与学生交流、谈心,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学习等情况,多参加班级、学校的集体活动,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群、博客等分享学生关注的信息,真正做到与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心”与“心”的交流,做高职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贴心人,才能使思政教育入心入脑,收到预期教育效果,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创新思政教育管理学生育人的高效新模式

创新思政教育管理学生育人的高效新模式。首先,要党政协同,完善思政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各项工作目标一致、协同促进、聚心合力的保障制度,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其次,思政老师、辅导员要将“隐性教育法”与“思想导师制”相结合,亲身示范,充分发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最大功效。再次,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提升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依托班团支部开办“思政+兴趣小课堂”互动式学习,开展形式新颖、学生接受度高的学习教育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时代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职业素养,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结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挑战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层层剖析,深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现状,并从三个维度,针对性的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对策,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丁会娟.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7):272-274.

[2]成诚,成芳.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8(23):88-9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