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七大碳金融试点市场的比较研究

2019-10-21陈沫霏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
关键词:碳金融市场比较

陈沫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世界上各个大国也纷纷提出关于碳排放的解决方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开启了碳金融市场的购建,然而因我国开启相应工作时间相比于其他国家较为迟缓,仍需对市场中总体与个体之间做进一步的改善与改进。我国碳金融市场能否完美运行对全球环境保护建设都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着重于现在我国各个碳金融试点市场的发展情况在市场规模、交易机制、业务品种、交易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市场现行方式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碳金融  市场  比较

一、碳排放交易的由来,整体的国际背景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后,碳金融交易开始迅速发展,全球碳交易量不断增高,呈级数式增长。2011年,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确定了将在2013年内全面开展“两省五市”——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工作,主要从事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

2018年中国排放碳排放总量达100亿吨,比2017年增长2.3%,其中煤炭消费排放为73亿吨、石油消费排放15亿吨、水泥生产排放7亿吨、天然气排放5亿吨。虽然整体排放增长,但是随着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4.0%。因此在2018年10月, 我国和欧盟就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进一步推动和强化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合作, 合力打造碳排放权交易大市场。

总的来说,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为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创造了极其良好的开发条件。然而我国在碳交易及相应的治理与服务才刚开始,我国金融机构也未充分参与进来,具体的碳交易开发也存在法律体系欠缺,监管、核查制度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二、南北部碳金融试点市场的多角度比较

目前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主要包括配额现货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配额现货交易,就是允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减排的成本之间的差异, 在碳排放市场中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额度进行自由交易。配额现货交易包括公开交易、协议转让交易以及拍卖交易三种方式。中国核证减排量是指国内减排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企业实力自愿降低并经认证的碳排放量。

我们把全国的试点市场分成南北部进行市场比较。在业务品种方面,目前我国碳试点中有关碳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很少,仅南方地区的湖北和深圳上线了碳远期,上海也正在探索碳远期产品,而碳期货依然空白。2014年起,除天津和重庆试点以外均先后推出了近20种碳金融产品。但由于试点市场流动性不足、缺乏社会资金来支撑碳金融业务的持续开展, 导致部分产品市场参与度较低。

在价格方面碳金融平台交易量价齐升。虽然我国的碳金融交易起步比较晚, 但其后的整体发展实现了量价齐升, 且交易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動性和差异性。具体来讲,如图1, 从北方市场来看北京碳配额价格较高, 大多维持在50元/吨以上, 且价格较为平稳;天津、湖北价格较为平稳, 保持在1 015元/吨;而从南方来看,广东价格较为平稳, 介于1 020元/吨之间;重庆则波动较大, 自2017年以来价格呈“U”型走势, 2017年3月之前价格约为15元/吨, 后一度跌至1元/吨, 至2017年底方才回升, 接近30元/吨;深圳碳试点建立之初波动较大, 碳价最高达99.8元/吨, 20 15年后趋于平稳, 介于2 550元/吨之间;福建自成立以来碳价呈下降趋势, 介于2 040元/吨之间;上海碳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最高达48元/吨, 最低达4.29元/吨。其原因是由于不同市场交易的是不同标准、不同质量的同类商品, 在这点上不利于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的形成。

在市场发展潜力方面,七大碳金融交易平台的正式上线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循环经济和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激励途径。例如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启动后, 实行了免费配额与有偿配额相结合的方式, 使广东碳交易市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 在一级市场先后进行了5次碳排放权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引起全球碳交易市场广泛关注。

在交易数据与价格之中,北方市场中北京试点周期特征明显。2015年之前,北京市碳排放配额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都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碳交易市场建立的早期, 多数企业都缺乏对于企业全年碳排放量的估算经验,因此,极少有企业会选择出售碳排放权,因此,在市场运行的最初几年, 主要的碳交易均集中在履约期结束前,在该时间段内, 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会快速上涨,而履约期一旦结束, 价格和交易量迅速回落。造成这种波动的另一个原因是,2015年及其之前, 北京市规定企业当年未用完的碳排放权可以出售,也可自动结转至下一个排放年度使用。那么这种周期性特征在2016年调整了配额政策之后逐渐淡化,未出售的碳排放权将在一个周期之后自动作废。自此,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开始在全年呈现出平均分布的趋势。

在市场发展潜力方面,七大碳金融交易平台的正式上线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循环经济和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激励途径。北方市场中例如天津,自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以来,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等5个行业共114家企业成为天津碳交易市场主体。天津产业格局特色鲜明,重化工业特点显著,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数量和体量突出。天津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典型代表。而在南方市场例如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启动后, 实行了免费配额与有偿配额相结合的方式, 使广东碳交易市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 在一级市场先后进行了5次碳排放权配额有偿竞价发放, 引起全球碳交易市场广泛关注。

三、中国各地区试点现存的问题

1、国内对于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CDM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在我国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

2、碳金融市场分布过于分散。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我国相继成立了“两省五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台。一方面,这些碳交易平台的广泛建立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在结合自身地方特点的基础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未来全国性碳金融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这些交易平台之间分布分散、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流,导致碳金融市场分割,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阻碍了全国碳金融市场的建设。

3、碳金融市场参与者缺失且参与度不高。我国在国际CDM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地位, 充当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 使得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 参与的也大都是少数的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 诸多的碳金融利益相关主体一方面对碳金融市场中蕴含的巨大利益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对碳交易的相关专业知识、交易规则、操作模式缺乏必要学习。目前民间个人参与的碳金融产品只有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庄园”和“蚂蚁森林”。

4、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和碳金融衍生品产品创新。

(1)首先,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碳交易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销售合同涉及客户多样性,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相应的开发和执行能力。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量高难度的项目。

(2)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及交易风险。熟悉碳交易方式的及理论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较少;可开发新项目的技术性人员以及擅长金融监管类的人才缺乏 ,这些都是发展碳金融市场的瓶颈,更多相关人才的加入才能让我国碳交易市场更具备发展力。

(3)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 类型仍然比较单一, 创新力度不够。当前衍生品的种类主要分为四种, 即期货、期权、调期以及远期。当前市场上能够供选择的类型十分有限,再加之交易者的思维观点较落后, 在交易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型金融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等相对比较高级的衍生品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

5、法律问题。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碳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只有2015年初施行的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一部门规章是现行效力最高的碳排放权法律规范。但是其中存在许多与当前市场的具体发展不相符,这就无法为碳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做基础,不利于推动其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6、区域环境因素——分为北方交易市场与南方交易市场

对比与2019年2月,深圳成交7.64万吨,较上月下跌33.01%,主要源于大宗交易较上月下跌38.55%;上海成交90.42万吨,较上月上涨95倍,主要源于线上、线下交易较上月均大幅上涨;北京成交23.64万吨,较上月上涨199倍,主要源于本月協议转让23万吨;广东成交825.72万吨,较上月上涨37倍,转让520万吨;湖北成交2.75万吨,主要来源于线上交易较上月上涨78.61%;重庆成交1060吨,较上月上涨132.46%;福建成交48.38万吨,主要来源于协议转让48万吨;天津本月无成交;四川碳市场还在建设期,尚未启动配额交易。

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国9个碳市场共成交2.97亿吨,成交额64.87亿元,其中线上交易共计1.26亿吨,成交额29.50亿元。广东、湖北成交量最高,位于第一梯队;深圳、上海、北京位于第二梯队;而重庆、福建、天津的成交量相对较低,位于第三梯队。

四、如何解决问题

1、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较大,但发展不平衡,不同交易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实现碳金融市场定价机制,才能释放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统一市场我们可以先实现京、津两市场的对接。接着再联系河北地区形成京津冀三地碳市场平台。其次,实现粤、深两地碳市场的一体化。最终,联合七大市场形成完整的过渡。

2、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良好的碳金融市场建设和发展必须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做保障和支撑。要加快碳金融的立法, 通过法律规范市场的行为, 确保各交易主体的权力和义务, 明确交易规则、方式、制度、监管以及违规处罚等,构建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证碳金融市场有法可依。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稳健的法律环境, 同时制定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3、促进中介机构专业化和碳金融产品创新中介机构的专业性。国家可以鼓励高校等科研院所开设有关碳金融的课程, 增加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采取金融机构与高校的对口衔接, 使得碳金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 还可以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 加强中介机构的国际化。

4、实现碳金融市场产品同质同价化。现在全国各地的碳金融市场都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七个碳金融市场表面上都是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的碳排放权配额, 但其价格差异说明不同市场交易的商品在标准和质量上并不相同。这种现象会使我国碳金融市场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诱导投机行为。因此, 要实现碳金融交易同质同价标准化, 使七个碳金融市场公开竞价, 由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

5、加强宣传推广。要让企业充分意识到碳金融CDM机制和节能减排所蕴涵的巨大价值,推动项目业主和开发商根据行业、自身发展计划,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开发CDM项目,力争国家环境资源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金石,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政策的省际分析,2017

[2]郝野 王玉文,新型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与低碳风险管理,2018

[3]张瑞琴,我国碳金融发展研究,2011

[4]商凯祥 陈光胜 蒲亭,我国统一碳金融市场的构建,2017

[5]王小翠,我国碳金融市场的SWOT研究,2018

猜你喜欢

碳金融市场比较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