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9-10-21徐金娣

成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教育

徐金娣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逻辑思维等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角度,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概念和经验方式与创造力相关联,创造力产生的前提是批判性思维已经形成并进行适当的训练,而批判性思维的反复运用又反作用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二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教育

1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基于良好判断、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和思考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讨论方式——问答法。批判性思维结构由多要素构成,美国哲学协会所提出的双维结构能力模型指出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即由倾向特性和认知能力两大方面构成。其中,批判性思维倾向由寻求真理、思维开放、分析推理、系统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七个维度构成,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主要由理解、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自我修正六个能力构成,两者既密切相关又相对区分[2]。

2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可以多种方式定义,它主要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并通过发散性或者聚合性思维来体现。斯腾伯格将创造力看成智力的一部分,认为创造力具有领域特殊性,不同领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创造力与新旧思维模式的转换能力密切相关[1]。个体创造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6种资源: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这6种资源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结合可构成多种不同领域的创造力。

3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关系

要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关系,就要全面考虑它与其它思维、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概念和经验方式与创造力相关联。有研究者认为,思维本质上是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那么在某些阶段我们会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或者使用创造性的策略,紧接着是对整个行动过程进行评估和决策,这时候就需要批判性的思考。

事实上,这些思维模式存在于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大多数工作都面对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并且经常结合起来运用。在其他领域,例如设计,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反思和创造性技巧来表达的,这些技能是我们促进问题解决的关键。如果教育者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就能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意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评估解决方案。

其次批判性思维能够检验创造力的正确性。较高的创造力是我们问题解决的关键,与此同时,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对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估和决策,二者之间不断循环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当我们提出创造性观点后,需要再次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估和决策,使得观点变得更具有力度且正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同时我们的创造力才会得到提升。

批判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创造力。尤其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并主动尝试去学习和理解它时,即使这些知识的实时价值并不显著,对未知的渴求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最终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当学生对自身的理性分析能力有足够把握时,在很大程度上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最终使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当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即对寻找知识抱着真诚且客观的态度时,这便是创造所必需的条件,而抱着对真理的渴求,学生才能够在创造的路上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创造力产生的前提是批判性思维已经形成并进行适当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反复运用又反作用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假如缺少创造力,那么学生就无法突破问题解决的关键;反观假如缺失批判性思维,那么学生就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最终也达不到问题解决的目标。

4 二者的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现如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发和训练已经成为西方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美的GRE、SAT等能力型考试,都设有批判性推理和分析写作,来测试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表达的能力。1991年美國的《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指出:“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

而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反观我国的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够重视,学生整体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不高,创造力也较弱。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强调的是统一,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个别差异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现成的知识,动手锻炼的机会较少,缺乏对课题的深入探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注重开发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紧要。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学习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经常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双方辩论、向对方提问,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之处及推理缺陷;或是提出反例,引入更为深入的思考。他的问答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老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与学生平等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气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由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启发者和合作者,而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总而言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问题,著名心理学家谢小庆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目前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之一。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更是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3] 。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obert J. Competence Versus Performance Models of People and Tests: A Commentary on Richardson and Norgate[J].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2015, 19(3):170-175.

[2] 顾琴轩.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与培养建议[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3(4):64-73.

[3] 谢小庆. 多角度审辩和决策[J]. 决策与信息, 2016, No.433(05):101-105.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教育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