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2019-10-21杜涓杨辉艳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小学

杜涓 杨辉艳

摘 要:少数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通过融入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本文以楚雄市北城小学为例,通过对当地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在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审美性这一课程性质,小学音乐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提高音乐综合性的相关元素,其中便包含舞蹈元素,面临这样一种音乐教育改革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在探索现阶段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教学实施现况却并不太理想。笔者以云南省楚雄市A小学的音乐教学现状作为观测点,并历练加工云南优秀少数民族舞蹈元素,以探索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目标,要求音乐课程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中提到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乐记·师乙篇》记载到:“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舞蹈是歌唱时情感的升华。诚然,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有了一定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自古至今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艺术载体,随着社会对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视。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入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身体素质,享受舞蹈中的真善美。还可以从舞蹈中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在增加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得以发扬、传承。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往往依赖于无意注意,主要受刺激物的性质、强度等影响,如有趣的课堂环节、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均容易引起小学生注意。而小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也较差,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注意力被分散,学生的肢体活动不受控制,玩儿小东西和与同学打闹的坏习惯就随之而来。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渗透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在约束了学生肢体活动的同时又给了他们最大限度的放松,既顺应了学生的身体发展要求,既较好的维持了课堂纪律,提高教学质量,释放学生学习的天性,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A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表象

1.硬件投入的现状

北城小学音乐课虽然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是教室面积狭小且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们活动严重场地不足。尽管音乐教室都配备了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课堂教学乐器只有钢琴和少许陈旧的打击乐器,除了教材中的舞蹈元素常因場地问题被忽略,演奏课也会因为设施的不足被略过。其相关的儿童音乐、舞蹈、器乐教辅藏书极少,音像资料更是几乎没有。

2.教师教学的现状

在岗的音乐教师的音乐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拥有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知识。随着国家对中小学音乐课要求的不断更新,开始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的全面性,音乐教材中大量涉及了民族舞蹈元素融合音乐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形式,面临这样一种音乐教育改革的变化,在岗音乐教师在探索现阶段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教学实施现况并不理想。教师上课的方式还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音乐教室在教学楼最高层六楼,考虑到每次音乐课都要带领学生上下楼梯,危险系数较高,老师都选择在本班教室教授音乐课,钢琴与打击乐器都没有办法投入到教学使用。

3.学生“学”的现状表象

笔者在北城小学实习观察发现,1-3年级学生学习中课堂纪律较差,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出现讲小话,相互打闹的状况。而4-6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约束自我行为,但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课堂精神状态不够积极饱满,开小差的状况也时常发生。

(二)A小学音乐教学的存在问题

首先,楚雄市A小学在音乐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规模方面,音乐教室的容纳量远远跟不上学生班级人数;在设施配置方面,音乐课堂乐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大不足,不能够满足教学现状。

楚雄市A小学的在岗老师基本都在35岁以上,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与当代小学生来说会出现一些偏差,音乐课堂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加之音乐学科不纳入期末考试,学校对文化课更为重视,学生大多抱着玩儿和放松的心态来学,使得课程目标的实施较为困难。

(三)楚雄市A小学音乐教学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小学音乐教师在探索现阶段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教学实施现况并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在岗音乐教师多为声乐或器乐专业出身,未有过民族民间舞蹈及舞蹈教学方法等方面理论与技能的系统学习的经历;

其二,在岗音乐教师多为大专学历,且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5岁以上,早期的大专培养方案并不完全适合当代小学艺术课程提倡“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虽然大部分音乐教师能充分认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有利于他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但是他们大多只会一些简单的律动,大部分教师则表示自己完全不会少数民族舞蹈,以至于对教材中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相关内容就略过不进行教学。

再次,除了教师自身舞蹈教学能力问题,则是学校教学场地的不足,使得集体舞的开展以及课堂效果并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实施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的培养渗透的在课业当中,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可以传承本民族文化。当然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培养少年儿童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并主动承担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任。故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授课的观念和方式,认识到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小学生所产生的教育价值。加强学校的民族文化意识,加强学校教师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使教师明确的认识到开发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作用所在并主动在教学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渗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合理渗透

小学生音乐教学内容要求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及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等几项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将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基本乐理、識谱、歌唱、节奏、音乐欣赏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同学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以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另一方面,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修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

例如:在楚雄市A小学生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出现附点音符的旋律中,我们可以通过佤族舞蹈中前后甩头加以双手扩指向两旁成直角向上弯曲的动作,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的节拍特点,以及感受佤族舞蹈刚劲有力和佤族人民性格热情奔放的特征;在节拍比较规整且有规律的节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景颇族舞蹈中的顿步动作,双手斜上位呈持织布梭状,双脚顿地,肩主动向前撞击,让学生明白一拍一动,音乐节拍与舞蹈动作相融合的状态,并且感受景颇族人民热爱劳动,质朴的风土人情;在3/4拍节奏的乐曲中,我们可以通过傣族舞蹈中的追鱼手配合颤膝的教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向不同的方向连贯进行追鱼手的动作,释放学生天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合理渗透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及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教师需要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条件和范围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例如:在教唱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洁白的羽毛金光照……”教师在教唱歌曲的时候,可以创编一段傣族舞组合,带领学生边唱标跳,并突出颤膝、脚步轻与快以及三道弯的动作要求和孔雀雀头等基本手型。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注重将上述提到的傣族舞蹈元素有效绳头到教学方法中,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动”中保持学习的兴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应的肢体律动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及意蕴美,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合理渗透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①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五种类型。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达到调节教师讲授内容、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成效。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期末考试以学生演唱一首歌曲的质量来对学生期末音乐成绩进行评分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音乐考核曲目相渗透,构建多元、开放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等评价。例如:在期末考核前一到两周的时间,教师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前选定一组歌曲,并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或是群舞(最多不超过6个人)的方式组合进行编排,需要边跳边唱进行考核。教师通过学生唱跳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这样的评价建立在充分发挥、发扬学生个性及所长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评价方式带来片面性进而的挫伤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的负面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少数民族舞蹈合理有效地迁移到小学生音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还是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领悟以及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达到培养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标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观念,主动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渗透到音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质量的同时,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及其背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能够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

注释:

① 宁军丽,娜晟东,王海荣.项目化开展实训教学探讨—以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为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01.

[参考文献]

[1] 谢迪嘉.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融入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2] 罗洋,吴钰菡.苗族舞蹈文化进入小学课堂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3+75.

[3] 吴钰菡,潘丽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课堂传承苗族舞蹈的有效途径[J].好家长,2018,57:221-222.

[4] 赵新哲.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小学教学中的意义[J].当代音乐,2018,07: 123-124.

[5] 夏志伟.以舞蹈为核心的民族美育课程建设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联盟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型小学教师艺术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Z1609)

作者简介:杜涓(1977-),女,云南大理人,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楚雄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舞蹈教育;杨辉艳(1997-),女,楚雄师范学院2015级学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小学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