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就是民俗

2019-10-21小梅包红岗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具体措施民俗文化思考

小梅 包红岗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城市中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相关的东西似乎逐渐被淡化,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民俗文化便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分析民俗文化的含义与类型,结合实际情况,着重研究利用民俗文化促进都市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 都市发展 思考 具体措施

一、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也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中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享受生活并传承下去的与生活和息息相关的文化,也就是说,民俗就是生活,而生活中产生的习惯也就是民俗。近些年来对于一些恶俗陋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这表明都市民俗中存在的正反面开始逐渐受到民俗学研究的重视,使其能够辩证地看待民俗文化,更好地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1]。

二、民俗文化的类型

1.旧民俗

目前,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是历史上已经形成了民俗,或与就民俗相关的历史,例如《诗经》《周礼》中所表现出的,上古时期的民俗,一直到《梦华录》中所记载的民俗文化直到中国近现代“样板戏”、唱语录歌等内容,都可以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通通称之为旧民俗。由此可知,旧民俗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学问。

2.新民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衣食住行、娱乐、游戏等都会成为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例如,从前未引进沙发时,座椅的靠背较为直挺,若是坐在那里,中国人讲究“坐有坐相”,必须坐得端正。但如今沙发的引进使得舒适开始成为主流,人们的坐姿也逐渐发生改变,这便是新民俗文化的内容。除此之外,短信、通话取代写信、打电报,硬笔取代毛笔等,也是新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及现代科技的推动,都市居民的自然选择便成为新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新民俗与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三、结合民俗文化促进都市发展的具体措施

1.积极引导民俗文化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娱乐活动等是人类的活动会受到生产力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改变,也往往会在人的干预或影响下发生改变。因此,需要积极引导民俗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校正民俗文化的发展轨迹。民俗学家需要始终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正在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传统民俗,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新的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当代都市地区民俗出现杂乱无章的无序情况,甚至部分地区还被陋习所影响,出现一系列粗鲁行为,为保证民俗文化发展方向正确,民族学家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民俗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我国婚礼情况为例,部分地区存在闹伴娘的不良行为,部分人群甚至以猥亵伴娘为乐,这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是一种侮辱与轻视,而这些内容也本不应当出现在都市民俗当中。正是因为过分讲究陋习,才会导致这些陈旧腐朽的思想对女性造成伤害。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有打新郎或是要求新媳妇儿与公公做出亲密举动的陋习,这些陋习对于婚礼而言并非是必要存在的行为,但是部分地区却借用传统的借口,深深的伤害本应是大喜日子的新郎新娘及双方的父母,这样的陋习只有被积极清除,才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地区民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2]。

2.充分发挥官方媒体与教育的力量

人为因素是影响都市民俗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娱乐方式的改变,新民俗的诞生便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我国,媒体与教育受官方影响较深,而这三者也是会直接影响民俗文化进步发展。笔者以近些年的立法改革为基础,简要谈谈官方对城市民俗文化产生了影响。农历是我国常用的计日方式,自辛亥革命以来,公历的引入也使得我国出现了新的计日方式,但这并不影响农历的使用,这会导致城市中利用公历也被称为阳历的人群较多,而农村则多使用阴历。随着长期的发展,公历与星期制开始对城市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早已成为都市地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阳历与农历双向并行,既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又能够充分保留传统习俗,听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例如农村居民在于城市居民谈论时间时,使用两套不同的计日体系比较混乱,甚至因为阳历与阴历的混杂出现较多纠纷与误会,由于两种记录方式的存在,每个中国人有两个生日,有的人档案与户口存在生日不一致的情况,在后期的上學、工作、退休过程中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对于学校而言,每年寒假放假时间与收假时间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寒假与春节息息相关,而每年的春节都需要根据时间进行调整。同时学校还需要考虑到星期制,保证学生入学之后的时间为星期一,这就是农历雨,阳历并行的主要麻烦。目前,我国中秋、清明、端午等假期也可以放假,这是政府在集结民意后做出的决定,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能为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当然,近些年来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与措施,也是为了促进城市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该内容仍然会暴露一些小小的问题,但总体看来,这些举措或政策中的积极面始终要大于消极面[3]。

除此之外,一些反面案例的存在也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学习与思考,例如样板戏、烟花爆竹的燃放等一系列行为,便是严重影响城市民俗文化进步与发展的不良因素,只有积极破除这些陈旧、腐朽的观念带来的影响,才能有效促进城市地区民俗文化进步与发展。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生活与民俗两者同为一体,都市中的民俗风情,便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积累而产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无论过去或是现在,都市中都会存在各类有益的生活方式及各类陋习,这两者都应当成为着重研究的对象。目前,有一部分人群对民俗消失的情况过于担忧,导致其无视种种陋习,对新民俗的建设重视不足。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主导地位,正确把握都市地区民俗的建设方向,使用正确的措施,促进都市地区民俗建设完善化。

参考文献

[1]胡燕.关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若干思考——基于西安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J].特区经济,2019(07):39-48.

[2]周星.关于中国民俗学与现代化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8(05):61-66.

[3]菅风.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都市民俗文化的扩大与发展——以中国蟋蟀文化为素材[J].文化遗产,2017(04):33-42.

猜你喜欢

具体措施民俗文化思考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