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9-10-21高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高玲

摘 要:随着新时期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有效地分析了具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引言

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本文研究了生活化教学运用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具体的运用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教学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教学的整体氛围,在良好的氛围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以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把生活案例和教学知识结合起来,经常让学生只是学习理论内容,运用简单说教的形式,教学效率往往不高。而对于生活化的教学来讲,就是课堂应用情景的教学形式,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触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有所提高。[1]

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要是把生活化的教学和以往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根据实际的情况改变教学的策略。而实际上,不少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工作,模拟情境教学虽然效果很好,但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每次课都去运用不现实。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其实没有完全固定的形式,一般会用身边生活里遇到的事。学习“顺境与逆境”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找逆境里成长的人作为课堂讲解的例子,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学生看后会有所思考,在对比思考里学会能够深入理解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树立起坚强且乐观的心态。

3.增强学生感悟

生活化教学形式的利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本质,进而明白生活实际,在生活里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行,以此来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培养出学生拥有健全人格的特质。[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改所倡导的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改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多为学生创建知识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提问,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由教师作答。通过提问和探讨可以得出新的知识,课堂实践中是在用提问来取代讲解,利用回答和提问的教学情境创建,促使师生可以在课堂实现更好的讯息沟通。适合的课程导入方法仅仅只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教学主体内容才是实现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多数是源于生活里,编者都是希望学生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来收获道德和法治上的启迪。然而,教材里的案例有时候也不太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脱节式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所以教师可营造趣味性强的生活场景来实现良好的教学。举个例子,“网络交往新时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方式的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时所发生的事件内容。生活化的表演可以强化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的意识,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

2.精选生活化案例

作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有一定的指导地位,合适的教学案例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案例选择上不要单纯局限在课本上,还要搜集课外内容,并做好修改,也可以自己来编写,只要是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可以使用,教师还要重视课本案例的应用。对于“教师伴我成长”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案例是这样讲的,上课过程中,教师正用心讲课,身为班干部的一位学生却与其他学生不停地讲话,影响了课堂纪律,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让讲话的同学接受处罚。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去推测讲话同学的心理想法。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交流,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进而完善师、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

3.讨论生活热点问题

讨论能够使学习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提升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了师生互动,这对于学生潜力的深入挖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进而让学生的反应灵敏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我与集体共成长》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效结合生活里的事,让学生讨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会认为个性特征是自我发展的事,有的同学会认为个性特征只有在集体里才可以得到逐步完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想法,收集并分析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可进一步开展个体与集体哪个重要的有关辩论赛,让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辩论,然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从发展和辩证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辩论讨论中体会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关系,也就是理解“我”与“集体”的正面意义。[3]

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本文深入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有效的分析过程,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对策,希望研究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亚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66-67.

[2]谢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技风,2019(19):49.

[3]李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2-11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