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活动发展的作用

2019-10-21唐洁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6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作用发展

唐洁

摘要: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发展心理学中的“学前期”,这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认知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活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社会性活动;发展;作用

一、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

幼儿园孩子的大概年龄范围在3至5岁,正位于发展心理学中的“学前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特点为:脑发育的速度与心理发育的速度依然很快,而身体同时也迎来脂肪占比下降、四肢的发育速度超过躯干等重大的转变。

基于这些生理条件的发展,位于此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开始逐渐具备了解他人想法和情感、代入他人角色进行同情的能力,这是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

二、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意义

社会性活动是指处于社会群体中的人,在接触到其他人或事物时的行为举止、言论态度等。根据行为目的和动机的差异,社会性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亲社会活动与反社会活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活动,避免幼儿出现反社会活动倾向。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知道,普通幼儿一般在1岁前后就能够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比如因为他人的欢快情绪而同样表现出愉快等。到了3岁以上,幼儿就能拥有较为明确的同理心,能够主动对正在难过或生病受伤的人进行关心或安慰,也能够通过表情和动作的细节来识别他人当前的情绪,并做出针对性的反应。幼儿的社会性活动能力的发展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的,需要幼儿园教师主动给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

一个社会性活动能力良好的人,通常也具备积极的人格,能够正确的平衡自己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即能够协调好个人对独立性、自由性和利己性的需求与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集体性、纪律性、利他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綜合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幼儿对教师的亲密度和信任度,而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度又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要培养幼儿社会性活动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增强幼儿对自身的信任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幼儿社会性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对幼儿的社会性活动进行及时且准确的引导,促进幼儿亲社会活动的发展,避免幼儿出现反社会活动倾向。

(二)教师以身作则

俗话说“言传身教”,对幼儿园阶段的好孩子来说,教师是其重要的模仿对象之一,因此要想引导幼儿社会性活动能力沿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孩子来到幼儿园,就是一次社会性交往。在孩子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孩子会和别的幼儿进行交往,也会和老师进行交往。许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特别遵从教师的话,以教师的言行作为标杆要求和衡量别人,经常会说“老师说……”,会模仿教师讲课、教育等行为,经常会把这些行为带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优秀榜样。同时,教师必须自身作则,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节约水电,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浪费。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被父母宠爱,在家中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固执、自私,不能体谅别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应先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和规则的教育。同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幼儿社会交往的情景,比如游戏道具等物品资源分配不均起冲突的情景、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情景等等,让幼儿在解决情景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削弱自我中心的意识,感受社会性行为带来的益处。

受限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大部分幼儿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要在运用言语进行指导的同时,加上动作示范,教给幼儿一些简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比,如上课时不四处张望,不乱跑,不吵闹;早上入园时见到教师和其他幼儿要互相问好;吃饭要吃得干净,节约粮食,收拾好碗筷;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物品在哪里拿的应放回哪里;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等等。在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向幼儿讲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给幼儿正确与错误的认知。教师要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这些:亲身感受,将观念、规则、认知转变成实际行动。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循社会规则,做一个有良好品行、合格的公民。

(四)引导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入园之前在各自的家庭中,经常独自玩耍,没有小伙伴,交际圈过于狭小,因此没有集体意识以及集体生活的经验和能力。在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经常会害怕、孤独,有时自己一个人独自玩耍、不合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每名幼儿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解决他们无法适应集体的问题。例如,对于不合群的幼儿,教师可以找来其他幼儿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共同玩耍和学习中感受乐趣。针对胆小、不习惯集体生活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更多锻炼的机会,如上课点名发言、带领幼儿喊口号等,在完成任务后要及时表扬幼儿,让其他幼儿也给他鼓掌和打气,这虽然看似是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集体教育,会给其他幼儿带来影响。

玩具和图书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物,也是启蒙工具,同时还能用于幼儿交往。例如,让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带到园内,向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交流图书的内容,然后一起玩耍和学习。教师应对乐于分享和表现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得到满足。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设置合作的教学主题,如“共同合作,画出春天”,教师提供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认为春天应有的事物,填上色彩,如遇到自己能想到,但不会画的事物可以请求其他幼儿或教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能力,画出嫩绿的小草、含苞的花朵、漂亮的蝴蝶,幼儿之间互相讨论、补充,共同完成春天的画卷。教师要在活动的最后做出总结,肯定幼儿的成果,表扬幼儿团结友爱、合作共赢的学习方法,倡导幼儿之间互帮互助,指出正是幼儿的合作才完成了美丽的春天画卷。

(五)教师要认真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有冲突,教师要引导他们平静处理,尝试去协商、交流,不能使用暴力或哭闹来解决问题。教师应教育幼儿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认错、道歉,并反思;而对于“受害者”,教师要引导他们宽容待人。教师在教育时要注重方式,从幼儿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仅仅提出硬道理,用是非对错来衡量。例如,有幼儿抢了其他幼儿的玩具,两个人发生冲突,教师要引导幼儿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有利于幼儿从利己行为逐渐形成利他行为,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结语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构成者和承担者,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的社会的启蒙之地。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逐渐了解社会机构的组成、不同社会角色分工的意义和在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等,让幼儿学会做人。幼儿的社会性活动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人格发展方向和水平,因此幼儿园教师们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等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活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涛.浅析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名师在线,2019(23):95-96.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作用发展
区域发展篇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